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属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各海域沿岸及通海的湖泊河流中,是我国淡水中的名特水产养殖对象,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本论文通过对中华绒螯蟹配套育种群体的分子遗传差异分析和生长性状的性别效应研究,了解中华绒螯蟹配套系育种群体的遗传差异和特点、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与性别效应等,以期为中华绒螯蟹配套系育种和新品种培育提供资料和数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中华绒螯蟹配套系育种群体的遗传变异与选择压力分析利用1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配套系育种群体(A、B选育系F4亲本群体及其正反杂交子一代AB、BA群体)的遗传变异和选择压力进行了检测,并与长江口野生群体(YZ)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配套系育种群体中,正反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两亲本群体,但配套系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低于野生群体。(2)分子方差分析(AMOVA)、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NJ树、主成分分析(PCA)以及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均一致显示,正交群体AB与其母本AA为一组、反交群体BA与其母本BB为一组,野生群体YZ单独为一组,三组间的遗传差异极显著(P<0.01)。(3)应用Arlequin软件和Bayescan软件进行选择压力检测,发现配套系育种群体中有3个位点、野生群体中有1个位点受到了显著的正向选择压力,揭示连续4个世代的人工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配套系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综合研究表明,人工选择促进了配套系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分化并导致了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而配套系育种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配套子代的遗传多样性。2.中华绒螯蟹配套系育种群体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的SNP检测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又称生长分化因子(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8,GDF-8),具有负向调控肌肉生长的作用。本部分应用PCR测序技术对120个中华绒螯蟹育种群体样本的MSTN基因进行SNP检测与分型,并与其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研究表明,育种群体MSTN基因存在3个同义突变位点(C714T、G729A、G753T,分别命名为SNP1、SNP2、SNP3),突变位点(T、A、T)的基因频率明显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MSTN基因的突变对育种群体的生长性状影响显著(P<0.05),其中SNP1基因型与生长性状最为密切。SNP1位点的CC基因型对生长不利(体重:88.50g),SNP1位点的TT基因型对生长有利(体重:156.50g);综合不同基因型组合后分析得出,3突变位点组合的TTíAAíTT基因型对生长最有利(体重:169.55g)。本研究表明,可以考虑将MSTN作为分子辅助育种侯选标记。3中华绒螯蟹配套系育种群体的生长动态观察与性别效应分析对中华绒螯蟹育种群体二龄蟹的生长性状(体重、壳长、壳宽、壳厚及第二步足长节长)进行连续8个月的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五个性状的生长动态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4-7月快速生长,7-8月生长速度减缓,8-10月又进入快速增长期。各月份的性状变异系数均较大(C.V=10%-40%),平均肥满度系数约为0.6,且性状间均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进一步分析性别效应对生长的影响表明,雌雄蟹体重增长速度在7月出现显著差异(P<0.05),其总体增长率、肥满度及杂种优势率等均高于雌蟹约10%,性别效应对河蟹生长的影响明显。研究结果为中华绒螯蟹的养殖实践提供了指导,为水产生物中性别效应研究提供了相关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