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是“小站稻”的发源地,天津小站米以其优异的品质驰名中外,天津水稻栽培与育种研究历史久远,在北方稻区有较大的知名度。天津市水稻种植面积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3万公顷左右,从1993年起,天津市平均每公顷产量稳定在7500公斤以上,1998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5.2万公顷,每公顷产量已突破8700公斤,小面积上突破11250公斤,提前达到国家超级稻水平。但随着近年来我市持续严重的旱情,水稻的种植面积急剧下滑,2003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仅为0.56万公顷,这是自天津解放以来,有水稻种植年份中种植面积最少的一年。当前天津市水稻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连续7年的干旱造成水资源的严重缺乏,二是种稻经济效益差,稻农种稻积极性低,三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新的节水栽培技术未能大面积推广。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水资源的匮乏,它直接导致了天津市水稻种植面积的急剧缩小。本文针对天津市水稻生产的现实情况,借鉴国内外水稻种植的经验,提出了促进天津市水稻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解决途径:推广适合天津市实际情况的新型节水栽培模式,优化品种结构,种植优质品种,加快产业化开发,增强推广体系建设,加速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