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波-激波干扰普遍存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周围流动中,其可能导致飞行器承受较大的压力和热流,从而对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较大影响。气流通过激波时,会将大量动能耗散为内能,使得波后产生高温,高温则会导致气体分子振动能的激发、离解置换反应以及电离等的发生,气体组分和分子能量模态将随之变化,所有这些由于高温引起的现象被称为高温效应。在高马赫数激波干扰中,显然高温效应不可避免。研究表明,高温效应会明显改变激波的形状和位置、以及边界层分离区大小等流场特性。然而,目前很多有关激波干扰的研究并没有考虑高温效应,而采用理想气体模型来分析问题,这势必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本文在考虑高温效应的情况下,对双楔绕流中V激波干扰规则反射波系和马赫反射波系转换以及双楔绕流中激波自诱导振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了高温非平衡流中激波干扰特征和高温效应对激波干扰的影响。 采用了Park双温模型和五组分空气化学反应模型,对激波后的高温非平衡气体进行描述。通过引入非平衡弛豫距离来改进理性气体模型下激波极线方法,使用非平衡激波极线,根据经典detachment准则和von Neumann准则,对双楔绕流中V类型激波两种波系转变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二维有限体积程序,对V类型激波规则反射波系与马赫反射波系转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理论转变临界角和数值模拟得到转变临界角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波系转变准则不再是经典理论准则。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波系转变过程,可发现双楔绕流中V类型激波规则反射波系与马赫反射波系转变是由于双楔绕流中激波相交点以及三波点之间的碰撞导致,因而不再符合经典的波系转变准则。与冻结条件下算例比较,高温效应会改变小楔面角下波系转变机制,会导致更大转变临界角度和迟滞区间。 对冻结和高温非平衡双楔绕流中激波自诱导振荡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粗网格会导致计算得到错误的自诱导振荡形态,需要精细的网格才能捕捉到准确的振荡。小楔面角下,激波在振荡过程中保持为V类型马赫反射波系,只是波系位置和形状发生周期性振荡。而在大楔面角下,激波在振荡过程中会发生V类型马赫反射与规则反射转变。观察波系自诱导振荡过程,发现顶部三波点与底部三波点在运动过程中不同步,存在延迟,因而导致波系产生振荡,而滑移线诱导的涡结构可能是导致振荡的内在原因。与冻结流下激波自诱导振荡相比,当第一楔面较小时,高温效应对激波振荡的形态、周期无明显影响。而当第一楔面角较大时,高温效应会使得激波振荡更加剧烈,振荡区间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