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贷约束的存在会使得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增加,从而导致家庭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增长率不断下降。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颁布了《关于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意在缓解我国家庭受到的信贷约束,进一步促进他们的消费。但是近年来有部分学者指出我国家庭受信贷约束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加上近期我国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增速放缓,都反映出我国家庭可能是由于受到了信贷约束而减少了家庭的消费支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城镇家庭消费支出占全国家庭消费支出的78.5%,说明城镇家庭是我国消费的主力军。在上述背景下,研究信贷约束对我国城镇家庭总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程度,以及其对城镇家庭具体消费支出影响的差异,对于更有针对性的缓解他们所受的信贷约束,进一步增加家庭的消费水平,促进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信贷约束对城镇家庭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影响,意在探究信贷约束对城镇家庭总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及对家庭具体消费支出影响的差异,并且分析这种影响是否会抑制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为了更加客观、全面的分析该问题,本文首先对信贷约束、消费结构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家庭所受信贷约束分为“同时受正规信贷约束和非正规信贷约束”、“只受正规信贷约束而不受非正规信贷约束”和“不受任何渠道信贷约束”三种类型;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信贷约束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提出待检验的假设。最后,选取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假设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受不分渠道的信贷约束会降低家庭的消费水平,抑制家庭的消费结构升级;(2)在区分渠道的信贷约束中,只受正规信贷约束而不受非正规信贷约束家庭的消费水平会显著减少,但是对家庭的消费结构升级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同时受正规信贷约束和非正规信贷约束会显著降低家庭的消费水平,并且抑制家庭的消费结构升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缓解银行的信贷供给约束;二是合理发展非正规信贷渠道;三是发展针对享受型和发展型商品的消费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