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和等效的步伐也在加快,要求建立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38项具体准则中包括新颁布实施的准则以及对现有准则修订后的准则,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就是其中一项修订的准则。2006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对过去《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如重新运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规定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能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不确认损益。2006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实现了与国际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接轨,标志着我国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理论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务将更加规范。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2006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实施一年多以来,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对此,本文将围绕2006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及其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建议,旨在为实际工作以及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些参考。第一部分是引言。该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本文的贡献以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非货币性交易及其准则。该部分主要介绍了产生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因、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相关理论、国际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我国的发展,最后提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我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为后面的研究提供基础。第三部分,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实施中商业实质的判断。该部分首先介绍商业实质的概念及判断条件,以及判定商业实质的重要性,接着提出商业实质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商业实质判断条件的模糊,从而导致企业可以从中操纵利润,最后针对判断条件的模糊提出在实务操作中的解决思路和建议。第四部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实施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该部分首先介绍公允价值的概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以及重新引入公允价值的意义,接着介绍公允价值在运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包括公允价值难以取得、现值技术操作性有待提高、再次成为利润调节工具,最后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进行对策探讨,提出笔者的建议。第五部分,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实施中的策略建议。该部分指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其他因素,因此应该进一步具体操作指南;借助中介力量,加强对“非货币性交易”的监管;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加报表附注的披露力度;加强审计的配套建设等。本文的贡献在于:1、对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在运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为后面的研究提供基础。2、对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在运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不足之处在于提出的思路均以企业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虽然能解决准则操作方面的问题,但在理论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