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下,合作与交流是不断促进社会创新进步的根本动力。在世界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都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摆上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各个国家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都体现了合作与数学交流在各个国家数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而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但在我国实际的高中课堂中,数学交流情况如何?基于此,本文以“课堂数学交流”为主题,对如下几个研究问题展开调查研究:(1)高中课堂数学交流的形式与特点如何?(2)当前教师的课堂交往情况如何,在数学交流上的表现具体是怎样的?(3)分析当今数学教师的数学交流水平如何?(4)良好的数学交流将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相关数学教育者,对目前上海地区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交流状况作一了解,并再次强调课堂数学交流的价值,同时也能够为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个可以改进的方向。笔者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数学交流的文献做了一定的梳理,发现世界上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都比较重视课堂上的数学交流,在各国的数学课程标准或者大纲中都有所体现。而在我国,对数学交流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对培养数学交流能力以及分析数学交流的价值为主,多为理论研究。本文选取来自上海地区的十位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录像及录音,运用改进型弗兰德斯课堂行为互动分析系统,哈浮得艾克斯建立的课堂数学交流水平量表,张雪明教师设计的课堂数学提问量表对选取的十节课进行观察研究。最后得出,高中课堂数学交流的主要形式仍是主讲式言语交流,但是学生在数学交流的“主动参与”上仍显不足,“以教师为中心”现象仍然存在。教师的数学交流水平都为良好,体现我国高中数学教师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数学交流水平的体现主要在对学生思维的关注上,重视其过程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促进“课堂数学交流”的相关建议,如关注数学公开课,把握好课堂的提问的相关功能等。提出建议的同时,本文也对研究的不足与展望展开了简单的讨论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