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网络中的路由算法与协议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Y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高效地利用无线频谱资源,目前它已引起了各大研究机构和高校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在认知无线网络中,虽然认知用户择机使用主用户的空闲频段,多维地实现频谱复用,有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但同时也受到授权用户工作状态、地理位置和覆盖范围等因素影响,使可用频谱资源具有空时频变化的特性,从而使网络拓扑和节点可用频谱具有高动态的特点,这就要求必须具有智能而健壮的路由机制,以适应动态的无线电磁环境。本论文就是针对认知无线网络频谱资源所具有的这些特性,从传统无线网络入手,对路由算法和路由协议进行了相应的研究。首先,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当前研究状况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做了概述,指出网络层关键技术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及本论文所研究路由技术的工作意义。从几种典型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入手,通过总结认知无线网络的架构形式和特点,分析在不同网络架构下认知路由协议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研究方向;通过对当前认知无线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现状,路由及频谱的常用策略、路由所面临的问题及存在的挑战进行分析,从而明确了本论文将要解决的路由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第三章中主要针对认知无线网络中频谱的动态性和信道的多样性,从抑制对主用户系统干扰和提高路由连通性方面,设计了路由选择尺度的算法;通过应用随机过程和图论的相关知识对无线频谱资源和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建模,解决了认知用户对主用户系统的干扰和路径连通性方面的问题;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干扰抑制与高连通性的路由算法在路由选择中能减小对主用户系统的干扰程度,并且有效地提升了路由的连通性。第四章还是针对频谱资源所具有的动态性质,提出了基于最短路径和最大生存期的按需式路由协议,将路由与频谱跨层联合起来进行设计,综合考虑路径各节点的可用频谱信息,依据频谱生存期按照最大最小准则对可用频谱进行筛选;通过利用ON-OFF更替模型和马尔科夫过程对可用频谱资源进行分析、预测;并参考DSR和AODV协议的相关内容,建立了适合认知无线网络环境的CROSV路由协议流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路由协议明显地延长了路由保持时间,降低了路由的中断概率,有效地缩短了网络中的时延。最后一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提出认知网络路由技术中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了下一步工作的相应建议。
其他文献
蝗总科昆虫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种类众多而且由于其包括许多重要的经济害虫。尽管许多学者已经从不同观点和分类水平对其系统发育进行了探讨,但蝗总科内的系统发育关系仍然没有
自由电子激光(FEL)装置中包含了大量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同步直接影响到FEL出光的稳定性和出光的品质,即使皮秒量级的抖动也会导致整个系统的不稳定,因此要保证各个子
WEB服务器结构的日益复杂,其故障也越来越难以定位,且很难有效的优化整个服务器的性能瓶颈,因此很有必要对WEB请求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性能跟踪,以方便的定位性能瓶颈
架空输电线覆冰灾害严重的影响到电力传输系统的稳定和安全的运行,因此对其覆冰过程的预测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而有意义的课题。由于覆冰过程的复杂性导致的预测模型的不确定性、多粒度等问题,使得基于覆冰机理的解析型模型难于获取。而另一方面,输电线路监测装置采集了大量的微气象和覆冰监测数据,因此本文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对架空输电线覆冰预测模型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覆冰模型研究的最新成果
册页绢本设色纵24厘米横25.8厘米(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这是一幅有确切题款的南宋作品、画橘子、石榴和葡萄,象征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用色精细、沉着,写实性极强。在左半部
砼路面凭借着承载能力强、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等不可替代的优点,普遍应用于道路建设中,并且在我国公路交通系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它经常受到板底脱空的威胁,板底脱空是
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及生物医学应用线站(BL13W1)作为上海光源首批建造的7条光束线站之一,其所提供的同步辐射显微CT成像技术,为国内外研究者在肿瘤早期诊断、辐射治疗,先进制
进入21世纪,人们已经完全的进入了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时时刻刻都在同网络、媒体打交道。网上购物、电子支付、在线交易等新的数字化的生活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
蝗虫是直翅目(Orthoptera)蝗总科(Acridoidea)昆虫的通称,是重要的无脊椎动物和初级消费者,同时也是危害严重的农业害虫之一。而蝗虫的种类鉴定是防治蝗灾的基础。昆虫主要通
在无线电探测系统中,毫米波以其诸多独特的优点使得其在民用及军事领域更为瞩目,把毫米波用于引信系统成为国内外引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技术之一。导弹与目标在遭遇阶段均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