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禄官话(以下简称纳禄话)为广西象州县罗秀镇纳禄村村民的交际用语。纳禄村的主要村民为朱氏,是明靖江王朱守谦之后。明末清初因故由桂林迁居纳禄村。通过与江淮官话和桂林官话比较后发现,纳禄话既与江淮官话存在着不少一致性特点,也与桂林官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中二三四章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纳禄话进行描写和讨论。语音部分首先对纳禄话的音系进行了详细地描写,并对比中古音总结出纳禄话的语音特点,其突出特点在于“去分阴阳,入归阳去”,其他特点如古精知庄章组今读[???s]和[????]两组,泥来母不混,古桓韵今读有[uan on]两个韵母等。词汇部分比较了纳禄话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形相同而词义不同,词义相同而词形不同两个方面。另外对一些有特色的词进行分类并作出解释。语法部分主要是专题研究,文章选取了四个专题:述补结构、“得”的用法、给字句和反复问句。述补结构讨论了纳禄话动结式常见的两种语序:动补宾和动宾补,后者可能是古汉语的遗留,也可能是受周边壮语语序的影响。纳禄话的简单趋向补语“去”有与表完成义的词搭配的用法。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组合共有五种不同的语序,其中“OVC1C2”比较特殊,其宾语都是无定的。在“得”的用法方面,主要描写了纳禄话“得”作为动词、助动词和补语标记的用法,这些用法与附近的柳州话相同。然后着重讨论了纳禄话的“给”字句,我们发现纳禄话使用最广的“给”字句是介宾补语式,而其他形式都可以由介宾补语式为深层形式转换得来的。最后讨论了纳禄话的反复问句,纳禄话的反复问句可分为“VP没”和“VP没VP”两大类,“VP没”除了否定词“没”之外,句末还有否定词“没有”、“没曾”、“□[m??21]”等,其中“VP没”、“VP没有”既能提问未然事件,也能提问已然事件,而“VP没曾”和“VP□[m??21]”只能提问未然事件。第五章是对纳禄话性质的讨论。首先比较了纳禄话与江淮官话,发现纳禄话在声韵调各方面都与江淮官话有密切关系,而且大都反映出了江淮官话的早期特点,如泥来母不混、知庄章组读音两分、疑影喻母的分化、山摄的今读类型和深臻曾梗摄入声的今读,去分阴阳等。而不同之处多是晚近的,如江淮官话大多[n l]不分,纳禄话区分;江淮官话深臻曾梗四摄合流,纳禄话深臻和曾梗对立;江淮官话都有入声,且大部分有入声韵尾,纳禄话则大部分入声归入阳去。其次比较了纳禄话与桂林话,发现纳禄话除了四声框架和声调的合流方向慢慢向桂林话靠拢外,二者的差异是主要的。而这些差异多是接触造成的,像桂林话泥来母不分,晓组读同非组的特点是受北部湘语的影响,纳禄话深臻曾梗摄部分韵母介音[i]的脱落则应该是受到了壮语的侵染。至于声调不同的原因,我们认为明末清初时期的桂林话正在进行阳去到阴去的扩散式音变,这一音变在桂林话中得以完成,而纳禄话的这种音变则因为生活环境的突变终止,结果是纳禄话“去分阴阳”的格局保留。阳去的存在与否又进一步导致入声归派的不同,桂林话去声没有分别,入声归到了阳平,而纳禄话的曲折调阳去可能更接近当时的入声调值使得入声归到了其中。词汇方面比较了纳禄话与桂林、柳州、武汉、红安、合肥和南京等六个点的差异,我们同时参照了《方言词汇调查表》所调查出的4000个纳禄话词条和《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从不同类别中选取部分词汇,最终确定200个常用词语进行了多点比较。比较的结果发现纳禄话与相距最近的柳州话词汇的相同占比最高,而与其同出一源的桂林话相同占比只排在六个点的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