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纹冠蚌过氧化氢酶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酶活性分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褶纹冠蚌(Crist aria plicata)是我国重要“淡水育珠蚌”之一,近年来褶纹冠蚌频繁受到病害的影响,对其育珠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对褶纹冠蚌过氧化氢酶(cpCAT)的cDNA进行了克隆与原核表达。本文利用RACE-PCR及同源克隆方法,克隆出cpCAT cDNA全长。该基因全长为4863 bp,且有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cpCAT cDNA全长为2618 bp,其中编码区1503 bp,5’端不翻译区136 bp,3’端不翻译区979 bp,具有典型的腺苷酸信号序列AATAAA和PolyA尾。该基因序列开放阅读框编码为50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56.86kDa,等电点为6.77。BLAST分析显示cpCAT氨基酸序列和动物,植物,细菌的CAT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cpCAT无信号肽,存在过氧化氢酶近端活性位点(61FNRERIPERVVHAKGAG77)和过氧化氢酶近端血红素配体签名序列(351RLYSYSDTH359),两个糖基化位点(145NNTP148)与(436NFSQ439)。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褶纹冠蚌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过氧化氢酶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利用RT-PCR分析检测cpCAT基因经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在血液、鳃、外套膜、闭壳肌和肝脏中都有表达,且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且各个组织中cpCAT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12h后达到最大值,随后表达有所下降,到48h后恢复至原有水平。结果表明褶纹冠蚌在受到病害后,其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具有防御作用。根据开放阅读框设计带酶切位点(KpnI和EcoRI)的引物,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结果表明重组cpCAT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Rosetta-gami (DE3)中获得了表达,产物为56.86 KDa。纯化的cpCAT的酶活力可达11194.4+40.4U/mg,该酶最适温度为25℃,有较高的热稳定性(60℃以下),cpCAT的pH值的最适范围在pH5.0-10.0,最适pH值为7.0。用变性剂Urea和SDS处理时酶活性有所改变,用1%~3%SDS和2~4mol/L Urea处理时,酶活性保持80%以上。随着变性剂浓度的增加,cpCAT酶活力逐渐降低。
其他文献
壳聚糖由于生物功能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并在在医药、食品、化工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壳聚糖不能直接溶于水及一般溶剂,只能溶于酸性溶液,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通过用接枝共聚的方法在壳聚糖上接枝了小分子功能化合物水杨酸,并研究了壳聚糖-水杨酸接枝物的溶解性、热稳定性、抑菌性和抗氧化性及其在蘑菇保鲜中的应用,旨在拓宽壳聚糖的应用领域。本
为推进绿色化学清洁生产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开发用于防止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水质变质、结垢、腐蚀等问题的新型水处理阻垢剂是目前环保领域广泛关注的难点课题。
铅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毒物,检测环境中的痕量铅对人体健康和重金属污染控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痕量铅的分析日益受到重视,但简化分析过程仍是目前痕量铅分析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热门课题。本论文旨在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成本低廉的痕量铅的检测方法。论文主要涉及ZnS纳米粉末的室温固相合成及基于ZnS:Pb~(2+)纳米颗粒荧光颜色识别的铅离子传感方法的研究。论文首先通过实验采用室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