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世界主要城市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这种转变并不是对制造业的完全舍弃,而是在制造业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发展,形成了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生产过程或其他服务过程。与消费者服务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辐射、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因此,它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产值增加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上,更重要的体现在生产方式的更新和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新整合。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的研究,国外学术界在20世纪80—90年代出现高峰,遗憾的是国内学者对其研究较少。本文以商务楼为载体,以上海2007年商务楼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为依据,通过Mapinfo等技术手段,对中心城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多中心结构产生的根源在于该产业集聚和扩散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上海市政府的规划引导和各区政府的分割作用,加快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路径依赖”。与此同时,主干道路的集聚和延展作用也加速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和扩散过程,是多中心结构形成的重要外部力量。最后,本文对生产性服务业多中心结构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该产业多中心结构的积极效应,即对上海城市产业结构提升、空间秩序优化和城市功能提升等作用。同时,揭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行政区分割发展造成过度竞争,以及规划的副中心发展不平衡,未能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多中心”相结合发展。之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设想,即一方面制定专门的生产性服务业多中心的发展规划,指导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整合城市发展轴资源,为副中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速生产性服务业向外围扩散和再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