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古时有移植中国文化的历史,中国语言文字的诸多要素留存于日语中。但日本的中国语教育究竟是如何发生、在漫长的历史中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鲜为人知。目前,中日学者们的研究多集中于近代日本中国语教育史,古代日本中国语教育史研究则处于空白。笔者将从古籍中找寻线索,探寻古代日本中国语教学的发展变化。考古成果与历史资料都说明从7000年前开始就可能有少数中国大陆居民进入日本列岛。至公元前五世纪,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的居民因战争、苛政大量地涌入日本列岛,使日本社会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同民族的人杂居时,强势民族对弱势民族的文化输入造成的,其间必然伴有语言的传播。公元5世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语教学出现于日本的宫廷之中,服务于汉学教育,开启了中国语附属于汉学的历史。公元7世纪时,中国语教育走进大学寮,中国语教学虽附属于汉学教育,却也有自身的发展空间,汉字、阅读、语音、写作教学无一偏废。随着十世纪的到来,中日往来高潮退去,日本假名系统成熟,中国语语音教学废弛,日语训读汉字的历史开始。十二世纪末大学寮废止,其后的四个世纪,中国语教学在社会上以多种途径进行。寺院教育给予平民子弟接受教育的机会;足利学校是培养汉学教师的基地;五山禅僧也是中国语教学的重要力量。这时的中国语教学渐渐普及,但在教学内容上却只限于汉字教学及以阅读经籍为主的汉学教育了。17世纪始,中国语教育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附属于汉学的传统中国语教育;一是专门的中国语教学,即唐话教学。唐通事的出现使中国语教学从汉学中独立出来,在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样态。古代日本中国语教学的发展是因时代的不同需要而蜿蜒变化的。我国目前对外汉语事业、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蒸蒸日上,同时也应密切关注世界形势变化,学习者需要的变化以及时调整战略,使汉语教学事业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