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常见的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严重的后果,其常见的部位是脊椎、髋部和前臂远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可导致顽固性疼痛、脊柱畸形和生活质量的降低,增加了病残率和死亡率。传统的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使用止痛和抗骨质疏松药物以及佩戴支具等,可缓解部分病人的疼痛,但是治疗周期较长,往往所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另外,保守治疗后仍有约35%的病人效果差,需外科手术干预。经皮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以其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地用于治疗OVCFs。但由于是在高压力下向椎体内注射低黏度骨水泥,导致了较高的骨水泥渗漏,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high-viscosity cement vertebroplasty, HVCV)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alloon kyphoplasty, BKP)为分别针对以上两因素(即低黏度骨水泥、高压注射)对椎体成形术做出的两种改良方法,以期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本文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比HVCV和BKP治疗OVCFs的疗效。目的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HVCV和BKP治疗OVCF的疗效。1、临床评价:观察、对比HVCV和BKP术后及随访期间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2、影像学评价:观察、对比HVCV和BKP术后椎体高度复位及随访期间椎体高度变化。3、并发症评价:对比HVCV、BKP骨水泥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差异。4、新发骨折:对比HVCV、BKP术后随访期间新发骨折发生率的差异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拟选取100例OVCF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HVCV组和BKP组,分别接受HVC、BKP手术。纳入标准:(1)、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伴疼痛(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T≤-2.5),椎体后壁基本完整(AO分型的A1和部分A3.1型),病变节段与临床检查一致;(2)、经2-4周保守治疗疼痛缓解差(疼痛视觉类比评分≥5分);(3)、MRI示病椎T1WI为低信号,T2WI及STIR相为高信号,提示为新鲜压缩性骨折;(4)、年龄≥50岁;(5)、能配合完成手术及术后随访。排除标准:(1)、无症状的椎体压缩骨折;(2)、肿瘤、感染、严重的爆裂骨折、神经受损以及不能耐受手术者。术中记录骨水泥注入量,观察术中及术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双下肢感觉、运动等情况。临床效果评价指标为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记录患者术前VAS评分,与术后1天、3个月和1年的VAS评分比较,了解疼痛程度的变化。记录患者术前ODI值,与术后3个月、1年ODI值比较,了解功能改善情况。并对比两组各相同随访时间节点的VAS评分和ODI值。影像学评估:使用PACS影像工作站,在侧位X线上测量、计算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和术后1年椎体高度维持情况。对比两组间各相同时间点指标的差异。并发症评估:在术后正侧位X线和CT上确定有无骨水泥渗漏及渗漏的位置,比较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新发骨折:术后随访期间如出现背部疼痛不缓解、加重或出现其他部位疼痛,则考虑出现新发骨折,行X线和MRI检查,明确诊断。比较两组新发骨折发生率差异。结果共纳入107例患者(140个椎体),其中HVCV组53例,BKP组54例,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压缩骨折椎体分布T5-L5之间,主要集中在胸腰段(T 1 1-L2)。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中死亡,无神经根及脊髓损伤。BKP组,1例椎间盘渗漏的病人术后7天出现了严重的椎间盘源性的腰背痛,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椎间清理、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症状消失。另1例椎旁静脉渗漏的病人出现无症状的骨水泥肺栓塞。HVCV组无有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和骨水泥栓塞。两组VAS评分术后均明显降低,HVCV组由术前的8.10±1.23降至术后的2.59±0.76,BKP组由术前的8.04±1.13降至术后的2.54±0.81,并继续改善至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各相同随访时间点上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ODI值亦均明显降低,并持续至术后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相同时间点的OD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骨水泥注入量:HVCV组平均为(3.31±0.77)ml,BKP组平均为(4.22±1.29)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和恢复率:术后椎体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HVCV组椎体高度恢复率平均为(24.19±16.54)%、BKP组为(45.05±17.3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期间椎体高度无明显变化。HVCV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B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渗漏率分别为13.24%和30.56%,P<0.05)。渗漏以向椎间盘内渗漏为主。HVCV组1例病人术后3个月出现了邻近节段的压缩骨折,发生率为2%。BKP组有4例病人出现非邻近节段的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为7.84%。两组新发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结论HVCV和BKP均能安全、有效地缓解OVCFs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HVCV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BKP,而BKP的椎体高度复位效果优于HVCV。两者术后的新发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