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目前已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STN-DBS在国内开展时间较短,对于其长期疗效和并发症、适应症的选择、最佳靶点位置的选择、刺激参数的设置和调节、既往毁损手术后能否再行刺激术治疗等方面都缺少足够的认识和经验,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采用2000年1月至2005年3月我科应用STN-DBS治疗的77例帕金森病临床资料,完成随访68例(随访时间6月~5年,平均25.4月),结合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的评估结果、手术前后MRI的靶点定位比较等多种手段,对患者的临床特征、靶点定位、术后刺激参数调整、手术并发症及立体定向毁损手术史等相关因素与手术疗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另外,我们通过研究帕金森病丘脑底核刺激术后10例PD患者的SPECT功能显像的变化,初步探讨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STN-DBS术后,药物“开”或“关”状态下与术前相比,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的活动障碍均有显著改善,并且“关”状态下改善程度最大。高龄、病程较长、H&Y分级高的PD患者术后UPDRS运动评分的改善率相对要低,而性别不同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别。术前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与术后患者的运动症状改善情况成正比,可作为预测患者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双侧STN-DBS对除了语言之外的多数PD症状均有改善,以震颤、僵硬改善最佳,且双侧手术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侧手术。靶点定位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关键环节,采用姚氏线作为基线安装头架,可使定位框架平行AC-PC平面,减少定位误差。本组帕金森病活体MRI的连合间径平均长度为23.2±1.3mm,中西方人ICD长度无明显种族差异。STN的MRI图像直接定位是准确可靠的,MRI解剖定位起决定性作用,电生理定位须以解剖定位为基础。本组最佳的STN刺激位置为STN中上部。术后刺激参数设置发现电压调整对PD症状控制作用明显,脉宽及频率的调整相对较少。STN-DBS并发症较轻,多为暂时性的或者可以通过调整刺激器参数消除。对于毁损术后需再次手术的PD患者STN-DBS仍然有效,既往单侧立体定向Vim或Gpi毁损术对丘脑底核深部刺激手术疗效影响不大。SPECT功能显像研究发现,本组10例中晚期PD病人纹状体区DAT及D2R放射性摄取浓度明显降低,双侧放射性浓聚不对称,纹状体轮廓缩小。丘脑底核深部刺激手术后经短期电刺激后的手术侧及非手侧纹状体99Tcm-TRODAT-1、131I-epidepride的摄取较术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例单侧STN-DBS患者术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