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中国近代经济史,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从发轫伊始就遭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合打压,发展速度十分缓慢。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才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迎来了发展的“短暂春天”。然而,随着战后列强加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在1922年后发展势头渐弱,逐渐走向萧条。本文考察了1895-1927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民族工业兴衰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期为我国当代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由五章构成。第1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成果,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章阐述了1895-1927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本章将1895-1927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详细介绍了民族工业由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黄金时期,再到一战后逐渐走向萧条这一曲折发展的全过程。同时,本章还将民族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的特殊时代背景相结合,总结了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与脉络,以此来更好地把握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第3章重点分析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负面影响,指出“严重的对外依赖性”、“工业布局不合理”、“重工业发展滞后”、“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这五大问题为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第4章探讨了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从1895年至1921年,民族工业发展势头甚旺,一方面在于历届政府政策的支持、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机遇和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等客观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更离不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企业家精神等主观因素的促进。然而,民族工业的繁荣期甚短,从1922年后开始走向萧条,主要是战后列强加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内战乱频繁、民族企业资本不足、厘金制度的束缚等原因所致。第5章是1895-192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启示。在前四章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国家独立、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国际环境是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四个重要因素。我国当代民营经济发展应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放宽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条件。同时,民营企业也应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从而使我国民营经济走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