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arative Cot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肠癖”、“久痢”、“久泻”等范畴,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以抗炎、抑制免疫反应,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为加强该病的治疗效果,同时发挥祖国医学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优势,本课题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同时与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形成对比,旨在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本课题所选对象为2005年7月—2007年7月之间的在湖北省中医院及武汉市一医院的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经电子结肠镜确诊,中医辨证属于湿热内蕴、脾肾阳虚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共71例其中治疗组37人,对照组34人,两组病例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2治疗组予以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每次1 g,每日4次,同时根据辨证证型运用中药进行每日灌肠2次,早晚各一次,100ml/次,2周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2天;对照组予以SASP口服,每次1g,每日4次,同时使用SASP2g,溶解在200mL生理盐水中,每日灌肠2次,早晚各一次,100ml/次,2周为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天。3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分别进行疗效性观察(观察项目包括:症状和体征、结肠镜粘膜相),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肠粘膜像积分的比较、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症状改善有明显效果;两组治疗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对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三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37例,其中痊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34例,其中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明显差异,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肠镜像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肠镜像改善有明显的效果;两组治疗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对肠镜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4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37例,痊愈19例,显效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34例,其中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6.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明显差异,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34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轻重不同的副作用,如恶心、纳差、头痛等;治疗组37例中有2例出现便秘、胃部不适等轻度不良反应。结论本方立足于脾胃,采用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的中药保留灌肠,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病灶,充分发挥药效,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改善局部异常代谢及血循环,增强局部抵抗力,控制腹泻和粘膜血便,促进病变黏膜的修复达到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同时运用西药进行治疗,发挥了西药见效快的特点。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中西结合治疗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在临床运用中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