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税作为一种贸易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和背景下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来讲,入世是一个大背景,自从加入世贸组织的那刻起,中国的关税政策就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本文基于各种关税理论,并主要运用贸易政策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对“前过渡期”我国工业部门关税设置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规律和不足,并据此为“后过渡期”进一步调整工业部门关税结构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各章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简要阐释各种关税理论,即对关税存在的现实性与合理性的解释。其中重点介绍了位于前沿位置的内生关税理论,并对各种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评价,以此为后文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章以历史为线索回顾了我国在入世之前的关税设置情况,并且对这个时期的政策按阶段进行了的划分。工业部门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其关税设置情况从水平和结构两个角度得到了详细的回顾与分析。最后本章对前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类与归纳,读者可以发掘本文观点与之的继承性和创新性。
第三章使用大量的数据展示了前过渡期我国工业部门关税设置的全景。笔者发现我国的关税政策虽然基本上继承了90年代自由化的风格与趋势,但却隐藏着一些微妙的改变,特别是2004年存在着“虚低实高”的现象。为了解释这个现象,笔者随后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了政府在这个阶段关税设置的真实动机——以劳动生产率为标准选择扶持对象。
第四章在评估后过渡期各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之后,笔者综合前文的分析,确立了此阶段关税政策从自由化向职能型转变的定位,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为关税结构设置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