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源之一,是人类获取农产品基础条件。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占用低,保护耕地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人地矛盾更为凸显。本研究将百色市右江区作为研究区域,右江区位于右江河谷平原与西北山区结合区域,地形复杂多样,耕地空间布局分异特征明显,随着右江河谷地区城镇化走廊带规划实施,右江区城镇化发展加速,在该地区地形条件下,人地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在耕地后备资源少,可开发难度大情况下,对该地区提高对耕地空间价值的挖潜,提高耕地聚集程度,对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出于此,本研究以遥感解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DEM高程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为数据基础结合景观指数,统计分析,Voronoi图集理论等方法,对右江区耕地斑块进行优化类型划分,利用加权Voronoi图对右江耕地进行空间布局优化,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和耕地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2009-2012年右江区耕地地类的构成耕地变化情况及变化途径分析,四年间,右江区耕地数量呈下降趋势,耕地数量下降局域主要分布在东南右江河谷平原地区,尤其是建设用地与交通廊道的建设区域,通过耕地开垦,农用地结构转变等增加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山区,耕地占补明显呈现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情况。(2)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及常规Voronoi图分析耕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山地地形影响,耕地大量集聚分布在河谷平原及山坳,狭窄河谷间,以及西北部溶蚀平原地区。耕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细碎化程度较高,斑块形状不规则,可优化空间较高。(3)在耕地布局与地形因素,交通,居民点等相关因素关系基础上,构建了耕地布局优势度评价体系,将右江区耕地划分为:重点保护型,适宜调整型,重点调控型和衰减退出型四种类型。通过生成耕地优势度加权Voronoi图,对整个研究区进行重新剖分,将耕地斑块优化类型与加权Voronoi图结合提出右江区耕地布局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