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合优化模型的土地利用数据图斑综合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wyx77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民生之本,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国家国土资源空间格局分析、国土规划治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务院于2017年开始了第三次国土资源大调查,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数据资源在不同行政级别战略规划中的作用,对调查成果数据进行综合缩编是自然资源调查成果数据后处理中的关键任务,为不同级别的资源管理、跨比例尺数据更新、多粒度资源评价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小图斑融合处理是土地利用数据综合中的重要内容,图斑融合可看作是地类图斑“生存竞争”的过程,在尺度变换空间通过自身显著特征、邻近互作用获得是否保留的“生存权”,该过程除了几何形态上的图形简化还包括专题语义信息上的归并,融合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使得全局特征的保持更具挑战性。图斑融合采取的常规策略是一种局部最优算法,仅考虑了当前操作的最优性,综合过程与综合质量之间缺乏耦合性。本研究针对该局限性,基于组合优化模型将制图综合视为综合约束条件控制下谋求综合质量最佳的过程。为此,本文通过形式化构建组合优化问题,联合综合约束与综合质量两个层次构建图斑融合的组合优化模型,以实现全局特征控制下的图斑融合过程。本文结合现有土地利用图综合的研究,在优化决策目标下完善了面向第三次国土调查土地利用图综合的基本原理,并给出顾及空间与语义双重因素的图斑综合邻近度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从几何、语义等六个方面对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过程中的综合约束进行总结概括;针对狭长图斑中轴化后空洞导致的拓扑关系冲突的问题,基于“剖分归并”的思想维护了中轴化前后拓扑关系的一致性,并在面积平衡上得到了优化;总结归纳了小图斑归并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基于骨架线剖分的图斑聚合与剖分归并方法,同时在介绍图斑融合操作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局部最优算法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图斑融合过程中反复协调的问题,需要建立综合操作与质量评价的耦合机制。基于图论的思想将图斑融合过程形式化为组合优化问题,并且结合综合约束条件与综合质量评价内容两个层次联合构建了面向图斑融合的组合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加速模型求解的启发式方法。最后基于三调实际数据,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组合优化模型相对局部最优化算法,综合质量更高,全局特征保持更完整的优越性。综上,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数据基本特征和综合约束条件的研究,完善了土地利用数据图斑综合算法的基本理论;联合语义与空间双重因素的影响,弥补了土地利用数据综合邻近度计算模型方面的不足;系统阐述了图斑融合局部优化算法存在的问题及基于最优化技术的解决方法,加强了制图综合中优化技术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光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具有高效且非侵入式的特性,已被应用于眼科、心血管等疾病的筛查与诊断。近年来,OCT技术也被逐渐应用到宫颈疾病的检诊中,但对妇科临床医生来说,新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学习成本。在眼底OCT影像的分类与分割任务中,已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辅助诊断方法已得到临床的认可。因此,如何应用深度学习技术来完成宫颈组织OCT影像的分类及病
学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跨行业边界、跨组织边界等形式打破原有产业边界来开展业务整合和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的革新,实现旨在为用户提供多维度、高质量、高价值的增值服务。跨界服务应运而生,跨界融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跨界服务的流程融合是指在跨界服务场景下,如何有效地将不同领域的流程模型进行融合,以满足跨界服务需求。传统的业务流程融合方法大都是通过流程片段分解、流程结构重构等步骤,利用合并、插入、替换等
学位
伴随着便携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传输技术的成熟,视频数据海量扩增,大规模视频检索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之日益提高。深度哈希技术由于其占用存储空间小、检索时间开销小的特点成为完成检索任务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视频哈希检索方法大多由图像哈希方法发展而来,它们通常将视频看作连续的图像序列,通过融合视频帧图像特征近似得到视频特征以进行检索任务。事实上,视频不同于图像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具有时序信息,而且视频内容往
学位
如今,城市建设已经从数字城市发展阶段向智慧城市前进,城市信息空间下的数据体量也越来越大,数据种类也越来越多。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何解决智慧城市中各种数据的共享、融合与集成,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空间位置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既符合数字城市的本质,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解决方案。地址作为一种相对规范且使用最多的描述位置的数据形式,存在于城市中的交通、规划、邮政和税务等各种领域之中,将地址定位到
学位
自然与人文要素及其综合过程在不同尺度上影响着土地的利用方式,塑造出具有空间分层异质性的地表景观格局。耕地细碎化既是宏观政策所形成的耕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空间边界格局,也是决定耕地使用单元和经营的自组织过程。耕地细碎化是制约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然而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积极效应往往被决策者所忽略。云南省杞麓湖流域所存在特殊的土地改革历史进程,为探究耕地细碎化与农业生产效率关系提供了典型的自然实验
学位
土壤质地信息是陆面过程模拟的关键参数。快速获取区域土壤质地空间分布信息,分析区域土壤质地分布规律,有助于开展土壤质量评价、推进区域农业精准化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区域土壤质地信息的快速获取。传统的土壤质地反演模型如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忽略了土壤质地与高光谱关系的空间异质性,使得模型残差存在空间结构,导致参数估计结果有偏。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
学位
区域生产总值(GDP)对评估区域经济发展,管理地区生产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大范围GDP拟合研究是研究热点。针对如何高精度拟合区域生产总值研究中有两个主要趋势:一为借助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便利性和相关性进行GDP拟合;二为利用最小二乘,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提高拟合GDP的精度。然而前人研究中存在几个不足点,一方面众多拟合方法忽略了GDP分布的空间相关性,常表现为模型残差具有空间自相关现象。另一方面很
学位
土壤作为构成生态系统的环境要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强烈的人类活动在较短时间尺度会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重金属含量信息是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土壤健康状况评估的重要依据。传统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获取方法成本高、效率低、监测范围小,不能满足当前常态化农田土壤监测的需求。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土壤重金属研究提供了新的手
学位
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环境恶劣,但是储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自19世纪初,南极大陆被人类发现以来,因为其极高的战略、军事、科研、经济、资源等价值,一直是世界各国的争夺对象和国际社会的争议焦点。21世纪后,全球经济迅速增长,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对南极的开发和利用重新回到各国的视野,世界再次掀起一股“南极热”。现今,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开展南极考察活动、推进南极科考事业,对南极考察国家的南
学位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从远古时期起,人们就一直关注于地理环境的自然演变与人文发展,期望通过对地理过程或现象的可视化表达,发掘暗藏于历史长河中的地理规律特征。在该过程中,地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过去的地图内容形式简单,多为对真实地理环境的再现,内容上仅考虑了几何形态与空间位置,简单地回答了“在何处有何物”这一问题。表现形式也受纸质单媒体限制,对具有动态过程的现象事件只能通过箭头、趋势线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