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鲁迅与克尔凯郭尔比较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c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是一座立体精神雕像.作为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作家,鲁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这使他在接受外来影响时显示出极强的主体选择性.他与他所受影响的作家建立起的是一种"我"与"你"的精神"相遇"关系.因此,他的每一个影响源所发出的光芒都能烛照出他精神雕像的一个侧面.克尔凯郭尔就是这样一个重要影响源.早在留日时期鲁迅就与他发生了精神"相遇"关系.鲁迅早期"个"的思想的形成对其一生具有"思想原点"的性质,其中克尔凯郭尔的影响对这一"思想原点"的形成起了极其重要的精神助推作用.甚至在鲁迅整个一生的存在方式、感知方式和文学创作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但是学术界对尼采等对鲁迅的影响论及较多而对克尔凯郭尔与鲁迅的影响关系却极少被关注.目前仅见有唐云的单篇论文对此影响关系有所涉及,甚至,有人对克尔凯郭尔对整个汉语知识人的影响关系的存在都表示质疑.该论文认为,从克尔凯郭尔的影响这一角度可以开掘出鲁迅精神世界的一片新天地.鲁迅早期"个"的思想及其"思想原点"、鲁迅的"群众"观以及国民精神信仰观以及鲁迅所受影响作家的家族相似性都可以从这一角度获取全新的理解与阐释.论文共分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考察了鲁迅留日时期接受克尔凯郭尔影响的"中介"与"前理解",探讨了克尔凯郭尔的影响与鲁迅"思想原点"的形成之间的关联,并分析了鲁迅早期"个"的思想的近现代思想史意义.第二部分,从两个向度即群众观与信仰观对鲁迅与克尔凯郭尔在"社会——文明批评"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研究,深化了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第三部分,以列夫·舍斯托夫、易卜生、蒙克、凡·高为例探讨了鲁迅与克尔凯郭尔精神家族之间的关系,力图彰显鲁迅所受影响作家的家族相似性.第四部分,是鲁迅与西方当代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的一个平行比较研究举例,作为一个初步尝试,意在从一个侧面考量鲁迅珉与世界当代哲学——文化思潮之间的相通之处.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是“重农轻商”、不言利的,商人的地位也比较低下,反映在文学中商人的形象也非常不堪。但在“三言”“两拍”中商人的形象和人们对“商”的看法产生了变化,其
势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当前学术界对势的研究论著已经很多,但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哲学领域。对作为艺术美学范畴存在的势的研究相对薄弱,对文学之势
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颇具特色的批评家。从理论渊源来看,他主要师承西方的印象主义批评,同时又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传统当中汲取养分,由此建构自己的批评体系。在批
该文以静态的描写为主、以纵横两方面的比较和理论上的推测为辅,深入详细地描述平邑方言的语音系统及其特点,概括它们的基本规律、分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探讨某些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纪念元好问800周年诞辰为契机,元好问研究出现了高潮,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学术界对元好问金亡后诗词作品中的哲理意蕴和生命意象关注较少.金亡后的二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