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资源在不同区域间的流动日益加快,金融产业不同机构的合作和交流越来越紧密,并产生逐渐向某一中心城市靠拢和集聚的趋势,金融业集聚模式在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区域综合金融实力方面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金融集聚由最初的金融控股公司集聚开始,时至今日,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空间集聚现象日益普遍,已经构成现代金融产业组织形式的重要内容。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并称为我国著名的三大经济增长中心,并且凭借其临海的地理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丰富的资源集聚优势、突出的科技教育优势等综合优势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第三增长极。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如何在目前现状之下进一步完善金融资源的配置功能,提高其利用效率,已然成为环渤海经济圈进一步有效发展金融业的关键。本文围绕着金融集聚和金融集聚效率的基础理论展开研究,包括金融集聚的特点、内涵、影响因素、发展模式和金融集聚效率的内涵及影响因素,为以后章节的实证分析夯实理论基础。在第二章中,本文对环渤海经济圈的金融集聚现状进行定性描述。首先分析环渤海经济圈金融业的近年来的发展现状,从个体发展特色和整体分行业发展趋势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环渤海经济圈金融集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第三章中,本文构建反映金融集聚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11年环渤海经济圈不同省市的金融集聚现状加以评价,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内三省两市自身金融集聚资源和集聚程度的差异;再结合计算各自省市从2007年至2011年近5年来金融集聚的区位商以便进一步动态分析环渤海经济圈金融集聚的发展差异。在第四章中,主要对金融集聚效率展开实证研究,通过采用DEA方法(数据包络模型),评价环渤海经济圈不同省市金融产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合区位商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的效率水平存在差异以及与他地区金融产业的效率之间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最后,第五章建立在上章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之上,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得出本文的结论,即环渤海经济圈整体金融集聚效率水平有待提高,各省市的金融资源投入程度不同,导致产出不合理;另外,金融产业的技术效率相对落后于规模效率,最后对提升我国环渤海经济圈金融集聚效率提出合理科学的政策建议。本文在以下方面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讨:1.本文是秉承小题大做的学术研究思想,以特定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金融集聚与集聚效率问题,尝试以区域金融产业效率为视角,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金融集聚动态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评价我国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金融产业效率,综合考察环渤海经济圈金融集聚的效率问题。2.本文对环渤海金融集聚程度的评价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区位商法,视角上是基于宏观发展角度和微观产业角度,方法上是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结合。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技术对环渤海经济圈金融产业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分析各自省市之间及同其他经济圈效率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使得提升环渤海经济圈金融集聚效率的政策建议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