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肺癌住院患者接受化疗期间的症状、生活质量状况,以确认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存在的症状群种类及影响因素,并引入症状处置模式理论初步构建情境变量、症状群、生活质量结构模型,探讨症状群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实施有效的肺癌患者症状处置模式,进而为减轻患者的症状负担,提升其生活质量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运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C)、肺癌治疗功能评定量表(FACT-L)、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等,对西安市某三家三甲医院正在接受化疗的200例肺癌患者进行调查,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肺癌患者症状群的假设模型”;并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修订“肺癌患者症状群形态的假设模型”;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索肺癌患者症状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检测肺癌患者症状群在情境变量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选取现况调查中的10位肺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结果(1)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所测的13个症状中,所有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50%,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的症状是:疲乏、睡眠不安、胃口差、气短、口干、疼痛、苦恼、悲伤。疲乏的发生率(96.5%)、严重度(6.18±1.71)位居所有症状之首。症状对患者的工作(7.12±1.88)、情绪(5.48±1.68)以及生活乐趣(5.18±1.81)的困扰较为显著。(2)本组肺癌患者存在三大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恶心-呕吐)、情绪症状群(苦恼-悲伤)、疲乏相关症状群(疼痛-睡眠不安-疲乏)。(3)本组肺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条目均分为2.20),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家庭状况(2.76)>肺癌特异性状况(2.53)>情感状况(2.20)>生理状况(2.04)>功能状况(1.38)。(4)最终建立的情境变量、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作用模型显示:1)睡眠不安的影响因素:疼痛、社会支持、情绪状态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6.0%。婚姻状态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患者的疲乏和睡眠不安症状(β婚姻状态-社会支持=0.16,p<0.01;β社会支持-疲乏=-0.34, p<0.01;β社会支持-睡眠不安=-0.15, p<0.01)。2)疲乏的影响因素:疼痛、睡眠不安、社会支持、情绪状态可以解释总变异的53.0%。意味着疼痛程度高、缺乏社会支持的患者疲乏程度愈高。疼痛直接(β=0.49,p<0.01)并通过睡眠不安(β睡眠不安-疲乏=0.54,p<0.01,β疼痛-睡眠不安-疲乏=0.26,p<0.01)间接作用于疲乏。3)本次研究中显示疼痛、疲乏、睡眠不安、社会支持、情绪状态作为影响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可以解释总变异的86.0%。同样婚姻状态通过社会支持来影响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β婚姻状态-社会支持=0.64, p<0.01;β社会支持-生活质量=0.89, p<0.01,β婚姻状态-社会支持-生活质量(间接)=0.57,p<0.01);睡眠不安可直接亦可间接通过疲乏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β睡眠不安-生活质量=-0.21, p<0.01;β睡眠不安-疲乏-生活质量=-0.064,p<0.01)。(5)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可以归纳出四大议题,1)肺癌患者经历多重症状困扰。大部分患者都经历了同时存在的多重症状,但主观上并未察觉到疼痛、疲乏、睡眠不安这三种症状之间的相关性。2)肺癌患者应对疾病采取多种途径,主要包括社会支持、宗教信仰、积极的心态、设定现实性的目标、分散注意力。3)中国传统文化对癌症患者的影响主要包括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疾病应对策略、症状表达、症状处置模式的选择。结论(1)肺癌患者的症状负担重,经历的症状数目多,症状发生率高,严重程度高,症状困扰严重,应重视对肺癌患者的症状评估与管理。肺癌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疲乏、睡眠不安、食欲下降、气短,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是临床症状管理的重点。(2)肺癌患者同时存在的多个症状可以聚集成症状群,主要为胃肠道症状群、情绪症状群及疲乏相关症状群。可见肺癌患者不仅经历单一的症状困扰,许多患者甚至经历复杂的症状群集。(3)肺癌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及疾病治疗特征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还可通过症状群来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症状管理应重视对症状群的评估与干预。(4)质性研究结果对描述性研究的结果进行了重要的补充与印证,并且发现患者对疾病认知及症状体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为开展肺癌患者症状群干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