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工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当归及同属芳香根类药材生产及流通过程中的共性技术研究(2006BAI09805-1);岷归规范化生产及产业化示范研究(2007BAI37802)和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当归药材质量标准研究”(YZ-105)的部分研究内容。本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当归研究进展综述了当归的研究概况,主要内容有:本草考证、资源现状、采收现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评价。第二章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当归资源化学评价研究共分三节,简述如下:第一节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当归多糖动态变化研究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和硫酸—咔唑比色法分别测定当归样品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的含量。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当归总多糖含量在14.58~26.76%之间。不同产地当归在传统采收期10月份总多糖含量四川>云南>甘肃。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期当归多糖含量变化趋势,8月中旬~10月中旬逐渐增长至最高并趋于稳定。第二节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当归挥发性成分动态变化研究采用GC-MS法分析当归挥发油,鉴定了当归挥发油中32个成分。据此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及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当归在传统采收期10月份时挥发性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具有良好的相似性;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期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变幅较大,Z-藁本内酯和E-藁本内酯含量8~9月份递增,至10月份达到最高,继而逐渐下降:而正丁烯基酜内酯和异丁烯基酜内酯变化趋势与前两者相反。第三节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当归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研究应用UPLC-PDA同时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当归中阿魏酸、藁本内酯及正丁烯基酜内酯含量,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样品中三成分含量顺序为藁苯内酯>阿魏酸>正丁烯基酜内酯;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期当归中阿魏酸、藁本内酯含量变化为8~9月份含量逐渐递增,10月份达到最高,继而逐渐下降。正丁烯基酜内酯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各产地成熟期当归相似度较高,一致性较好,可聚为一类。第三章当归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共分三节,简述如下:第一节当归药材TLC鉴别研究2005年版《中国药典》当归项下TLC鉴别,使用了毒性较大的苯,通过研究,选用了毒性较小的无苯展开系统,并增加了藁本内酯、正丁烯基酜内酯的TLC鉴别项。结果:所建TLC鉴别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第二节当归药材中挥发油、多糖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研究通过比较,确定了当归药材挥发油测定方法,对22批样品进行测定,其挥发油含量在0.30%~0.66%之间,据此确定了当归药材挥发油含量限度。建立了当归药材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对22批样品进行测定,其中性多糖含量在11.25mg/g~62.36mg/g;酸性多糖含量在19.02mg/g~43.97mg/g;总多糖含量在30.77mg/g~94.29mg/g之间,据此确定了当归药材多糖含量限度。建立了当归药材中同时测定阿魏酸、藁本内酯及正丁烯基酜内酯含量的UPLC-PDA分析方法,对22批样品进行测定,据此确定了当归药材含量限度。第三节当归药材UPLC-PDA指纹图谱研究建立了当归药材UPLC-PDA指纹图谱,对22批当归药材进行聚类分析及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当归药材储藏时间越短其相似程度较大,趋同性较一致,可聚为一类。提示药材的聚集类别及相似程度与其储藏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为:1.首次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当归样品中多糖、挥发性成分及阿魏酸等进行了分析评价,总结了当归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2.建立了当归药材中阿魏酸、藁本内酯及正丁烯基酜内酯含量测定的UPLC-PDA分析方法、当归药材的UPLC-PDA指纹图谱及TLC鉴别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当归药材质量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