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及其四种混淆品种包氏木蓝Indigofera balfouriana Craib.、茸毛木蓝Indigofera stachyoides Lindle.Baker.、西南木蓝lndigoferamonbeigiiCraib.、西南槐Sophoraprazeri Prain.进行较为系统的生药学研究,通过比较得出不同种药材形态组织学特征的异同和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准确、全面地鉴别山豆根药材提供新的鉴别依据,进一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方法:品种整理方面,通过采用原植物形态鉴别、药材性状鉴别、光学显微镜鉴别和电镜超微鉴别(SEM)方法,比较得出不同品种的形态组织学特征和差异:质量研究方面:以山豆根对照药材及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对照品,对五种药材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TLC)的分析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制作黄酮类成分的薄层色谱系统特征图谱,比较得出其黄酮类成分的异同。
结果:1.形态组织学方面:来源于同科不同属的五种药材在原植物形态方面有较大差别。药材性状方面,五者均为根及根茎入药,但在颜色、形状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山豆根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根呈长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包氏木蓝根茎短,根圆柱形,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具不规则纵皱纹和细密点状或横长皮孔:茸毛木蓝根茎膨大呈不规则结节状,根圆柱形,表面灰棕色,具不规则浅纵皱纹和点状或横长皮孔;西南木蓝根茎不规则结节状,根圆柱形,表面灰褐色至黑褐色,具细纵皱纹及突起明显的点状皮孔;西南槐根茎圆柱形,根呈圆柱形,表面暗褐色至黑褐色,具细密不规则深纵皱纹和凸起的横长皮孔。光学显微研究表明:五种药材在组织构造和内含物方面有基本相同之处,横切面观基本组织一致,由外至内都由木栓层、栓内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组成;五种药材栓内层和韧皮部多散有晶鞘纤维,导管内含有色块,射线细胞和薄壁细胞内含有淀粉粒,但各种之间又有不同之外,比如射线细胞的列数不同,且只有西南槐的射线细胞中含多数草酸钙方晶,茸毛木蓝和西南木蓝有梨形半复粒淀粉粒等。对此我们首次建立了性状检索表和显微特征检索表。电镜超微研究表明:在横切面整体观基本组织一致,由外向内依次为木栓层、栓内层、韧皮部、形成层及木质部,但在细微结构上却有明显差异,尤其在射线细胞、草酸钙方晶和石细胞等方面,射线细胞的形状,壁上纹孔清晰与否,纹孔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具有草酸钙方晶,其位于何处;石细胞是否可见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种药材的电镜超微特征比较表(见表7)。以上特征均可作为五者的鉴别依据。
2.质量研究方面:生物碱类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5:0.6:0.3)10℃以下放置分层后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稀碘化铋钾溶液为显色剂,双波长锯齿扫描,参比波长650nm,检测波长520nm,结果表明山豆根和对照药材均含有生物碱,而四种混淆品种中不含或者含有微量生物碱,其薄层图谱显示了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黄酮类成分,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正己烷-乙酸乙酯-冰乙酸(8:5:1)为展开剂,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为显色剂,结果表明:对照药材和山豆根药材在相同位置有颜色基本相同的7个清晰的斑点,包氏木蓝有3个不太清晰的斑点,茸毛木蓝有3个较清晰的斑点,西南槐有7个清晰的斑点,西南木蓝有4个较模糊的斑点,五种药材含有两种共有的黄酮类成分,木蓝属药材所含的总黄酮比槐属药材的要少得多,两种槐属药材所含的成分极为相似,木蓝属药材之间的差异则较为明显,并首次建立了五种药材黄酮类成分薄层色谱特征图谱。
结论:1、首次对山豆根及其四种混淆品种的形态组织学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除了采用传统的基源、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外,还采用了电镜扫描新技术来研究其超微结构,充分明确了其形态组织学的异同,全面报道了其电镜超微结构,并给出了电镜超微特征图谱,同时还首次建立了五种药材的性状检索表、显微特征检索表和电镜超微特征比较表,为准确、全面地鉴别山豆根、包氏木蓝、茸毛木蓝、西南木蓝及西南槐药材提供了新的依据。
2、首次对山豆根及其四种混淆品种进行了理化鉴别,初步摸索出五种药材的简便快捷的理化鉴定方法,并建立了理化鉴别特征比较表。
3、首次对山豆根及其四种混淆品种中生物碱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研究,确认了五种药材生物碱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的类别差异和含量差异,并建立了黄酮类成分薄层色谱系统特征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