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大物博,但同时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出现的地震、洪涝等巨灾事件远远超过世界平均频率。随着人们的经济生活越来越好,单位区域的财富集中度增加,巨灾所带来的损失也随之增加,每年GDP中新增长部分有较大比例被巨灾损失所吞没。传统的保险业和再保险业面临严峻考验,在面对巨灾风险赔付时显得捉襟见肘,明显地暴露出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偿还能力的不足,同时我国以政府为主导、国家财政为支撑的灾害救助也只能满足灾后灾区人民基本生活需求,面对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等问题时显得杯水车薪。因此急需建立一个帮助国家减轻财政负担并且帮助灾民恢复家园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巨灾债券应运而生。本文先是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结合巨灾风险债券的风险特性,证明其需求和供给的合理性,并分析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各种重要因素;再通过分析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在巨灾风险债券方面的案例,比较并总结其特征,得出其对中国保险业的启示。对巨灾风险进行量化是一切债券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从模型的使用开始,阐述了巨灾风险建模所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构建,并对建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进行分析;巨灾风险债券的运行模式即为债券运行过程中各种主体及它们之间的各种结合方式,是巨灾风险债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实际操作起着指导性作用,本文从巨灾债券的参与主体、标准结果、触发机制、信用评级和发行份额进行了分析;定价作为巨灾债券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分析了影响定价的关键要素,并对多个定价模型、方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对比分析。任何理论研究的落脚点都是实证,地震债券亦是如此,只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与检验,所有的理论研究才有意义。本文基于我国地震损失数据对巨灾债券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矩估计法对1969~2016年的地震灾害损失数据进行拟合,得出损失分布,利用CAPM模型计算地震债券收益率,并得出不同本金安排和期限的地震债券价格,是对所有理论研究的拓展与应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结尾处对文章做出总结,基于我国真实情况,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现有的巨灾债券市场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