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责任感将个体和社会联系起来,并且影响了个体行为及随后的情绪体验。责任感归因,即决定谁该为怎样的结果负责,贯穿于行为监控的过程中,并且影响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近年来大量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关注了决策以及社会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一般说来,决策行为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做决定的反应阶段,另一个是反应后的结果评估阶段。关于结果评估阶段,有大量的ERP研究涌现。然而,以往的研究都忽视了责任感这一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责任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团队决策中的责任感,还有更高层次的道德责任感和法律责任感。因此,本论文的研究试图探索这两种层次的责任感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具体地,实验1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操纵被试在团队任务中的社会责任感,来研究责任感是否影响决策之后的结果评价过程的脑电活动。实验的方法是在实验室内,模仿社会责任分散效应,创建一个团队赌博任务范式。一种情况下,被试和另外两名同伴一起完成赌博游戏,即低责任感条件;另一种情况下,被试代表整个团队来完成任务,即高责任感条件。实验过程中收集被试接受反馈刺激的脑电数据,实验结束后,被试需要完成主观评定问卷。根据以往行为研究,ERP研究和fMRI研究提供的证据,我们假设行动者主观体验到责任感将会对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评价过程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会反映到结果评价阶段相关的脑电成分上。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低责任感条件,高责任条件下的反馈刺激诱发了更大的fERN和P300成分。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fERN与被试实验后报告的责任感主观评分成显著相关关系,责任感体验越强,fERN成分越大,并且这个相关不受P300成分的影响。说明fERN是对责任感敏感的特异性成分。实验2的研究目的是为了重复验证实验1的结论。实验的方法是通过对指导语的操纵,让被试相信两种相同的赌博任务中,一种是有规律的,而另一种是没有规律的。有规律也就意味着情境是被试可以控制的,有控制感的:而无规律情境被试则没有控制感。实验过程记录被试结果反馈阶段的脑电活动,实验后要求被试完成主观评定问卷。实验的假设是即使去除社会因素,个体对于自我行为不同的控制感也会诱发不同的责任感。实验2的结果基本上重复验证了实验1的结果:高责任感条件下观察到了较大的fERN成分和P300成分,然而只有fERN波幅与责任感评分有显著相关关系。实验1和2都发现责任感影响了fERN所反映的强化学习过程,但是关于责任感加工的神经基础还不清楚。关于fERN成分的强化学习理论认为,强化学习系统包括了基底神经节和前扣带回等脑区,那么大脑中是否存在一个与责任感加工有关系的脑区来影响了这个系统?前两个实验中采用的ERP技术,有其本身固有的缺陷——空间分辨率不够高。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实验3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采用fMRI的技术找到与责任感加工相关的脑区。实验3改进了实验1当中所采用的赌博任务范式。具体方法是让被试和两个假被试一起来完成一个扔骰子的游戏,通过控制,被试每次都是最后一个人来结束游戏,这样被试就获得了一个特殊的身份。与此同时,通过操纵不同的背景下被试的成败,来操控他们的责任感,并利用fMRI技术扫描结果反馈阶段的大脑活动。行为数据显示对于被试责任感的操纵是有效的:当团队其他成员表现好,而自己搞砸了任务时,被试体验到了较高的自责感;相反,当由于个人表现较好而“拯救”了整个团队时,被试体验到了较高的功劳感。fMRI结果发现背内侧前额叶(dMFC)与责任感的加工有关系。当被试对结果拥有较高的责任感体验时(包括自责感和功劳感),这个区域的激活更强。实验3中结果效价的脑区激活非常强,而责任感加工相关脑区却相对弱。我们认为是由于被试在此类赌博任务中更加关心金钱的得失信息。另外对于实验3的结果还有一个不足,就是责任感加工的脑区是否与奖赏概率加工的脑区有重叠,因为我们是通过设置不同的奖赏概率来操纵责任感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又进行了实验4,试图将金钱得失的反馈与责任归因的反馈分离。实验4的方法是,被试仍然与一名同伴一起完成一个团队任务,团队的成败取决于两个人共同的努力。在被试完成反应之后,程序首先反馈的是团队的输赢信息,然后才是每个人具体的表现。我们的假设是被试接受个人反馈后,会根据团队不同的输赢背景和具体的个人表现来进行归因。行为结果显示,被试的确根据团队的输赢信息以及每个人具体的表现来进行责任归因;fMRI的结果显示RTPJ是社会功劳感归因有关系的脑区,同时背侧前扣带回和背侧纹状体可能与归因过程中自我强化学习有关系。以上的几项研究关注的都是社会团体决策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感问题,为了全面了解责任感的认知机制,在实验5中研究了更高层面的责任感:普通人群如何对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进行评判。我们注意到以往研究中忽视了“执行者”情境与“观察者”情境的差别。因此在实验5a和5b中分别研究了这两种情境中,人物信念与事件结果对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评判的影响。研究方法是通过改编并发展前人研究中的道德故事,操纵故事中人物信念和事件结果,来考察被试对于故事中主人翁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评判。结果显示当道德故事中主人翁对第三者有直接伤害时,也就是我们说的“执行者”情境中,法律责任评判与道德责任评判相当,而当道德故事中主人翁对第三者有没有直接伤害,只是不作为时,也就是“观察者”情境中,法律责任评分明显减少,但是道德责任却仍然相对较高。同时,结果还发现,道德责任判断对人物信念的信息更加敏感,而法律责任判断对事件的结果信息更加敏感。另外,实验5的结果证实了信念在责任判断中的作用也从另一个方面为实验4中RTPJ的激活提供了行为学的证据,因为RTPJ是加工心理理论重要的区域之一。综上所述,本博十论文的儿项研究具有如下理论意义:首先,研究一发现社会责任感影响了结果评价阶段的fERN成分,这为责任感影响决策后结果评价过程提供了ERP证据,也为理解fERN这一脑电成分的功能意义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次,研究二中,通过两个fMRI实验,我们发现了一些心理理论有关的重要脑区(dMFC和RTPJ)参与了责任感加工与归因,这为我们理解复杂社会情境下个体责任感归因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了原创性的发现。第三,研究三还在社会道德责任判断领域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发现一些新的结果,并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理论假设,为将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