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蝗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克隆及表达特征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isdom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是一类由多基因编码、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同工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解毒酶系之一,与昆虫的抗药性相关。本文以飞蝗为材料,从分子生化水平对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进行了系统研究,深入探索了飞蝗GSTs的mRNA表达模式和蛋白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飞蝗GSTs的生物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以期为飞蝗防治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实践依据。主要内容如下:一、飞蝗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通过对飞蝗转录组数据分析比对,获得GSTs序列片段,采用RACE-PCR技术获得32条谷胱甘肽硫转移酶cDNA全长序列,经系统进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8个属于胞液GSTs,分别属于Sigma (LmGSTsl, LmGSTs2, LmGSTs3, LmGSTs4, LmGSTs5, LmGSTs6, LmGSTs7, LmGSTs8, LmGSTs9, LmGSTs10)、Omega (LmGSTol, LmGSTo2, LmGSTo3)、Epsilon(LmGSTel, LmGSTe2, LmGSTe3, LmGSTe4, LmGSTe5)、Delta (LmGSTdl, LmGSTd2, LmGSTd3, LmGSTd4, LmGSTd5, LmGSTd6, LmGSTd7)、Theta (LmGSTt1, LmGSTt2)、Zeta(LmGSTz1)家族,其余4个为MEPEG家族(LmGSTM1, LmGSTM2, LmGSTM3, LmGSTM4).二、飞蝗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的表达模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技术,检测飞蝗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在成虫不同组织部位(前肠、中肠、后肠、胃盲囊、马氏管、表皮、精巢、卵巢、脂肪体、气管、触角、肌肉)以及不同发育时期(卵期、1-5龄若虫和成虫)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GSTs在不同组织部位表达比较广泛,其中在消化和排泄系统高表达的有LmGSTs2、LmGSTs4、LmGSTs6、LmGSTs10、LmGSTd4、 LmGSTd6、LmGSTe2、LmGSTe5、LmGSTM3;在肌肉中表达量相对较高的有LmGSTs1、LmGSTo2、LmGSTo3、LmGSTd3、LmGSTd5、LmGSTd7、LmGSTe3、 LmGSTt1、LmGSTt2;在触角中表达量相对较高的有:LmGSTs3、LmGSTs7、 LmGSTo1、LmGSTd1、LmGSTe4、LmGSTM2;LmGSTM1主要在精巢中表达;LmGSTs8、LmGSTs9主要在精巢、卵巢、触角和肌肉中表达。LmGSTs5和LmGSTel在脂肪体中表达量较高,其余基因在所检测的组织部位表达量都比较低,且没有明显的变化。GSTs基因在飞蝗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可划分为两类,即卵早期高表达和若虫期高表达。其中LmGSTs3、LmGSTs8、LmGSTd1、LmGSTd3、LmGSTd3、LmGSTd7、LmGSTe2、LmGSTe3、LmGSTe4、LmGSTe5、LmGSTo1、 LmGSTz1主要在卵期高表达;LmGSTs2、LmGSTs7、LmGSTsd6在卵发育后期开始表达,随着虫体进入若虫到成虫,该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增高,到成虫表达量达到最高。LmGSTs4、LmGSTs5、LmGSTs6、LmGSTs10、LmGSTM3从一龄若虫期开始随着龄期的增加表达量逐渐增高,除LmGSTs10在成虫期表达量有所下降外,其余5个基因在成虫期表达量达到最高。LmGSTd4从一龄若虫开始高表达,到4领若虫达到最高水平,此后表达量开始逐渐降低。LmGSTo2、LmGSTo3、LmGSTM2在卵后期表达量最低。其余基因的表达量在飞蝗的整个发育阶段没有明显差异。选择卵期高表达的12个基因,进一步检测其在卵期不同发育时间段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LmGSTd1、LmGSTd3、LmGSTd5、LmGSTe2、LmGSTe3、LmGSTe4、 LmGSTs3、LmGSTs8表达量总体表现为卵前期高于卵后期;LmGSTo1随着卵的发育,表达量逐渐增高;LmGSTd7和LmGSTe5在卵发育中期表达量最低,呈现出“V”型表达模式,而LmGSTz1在卵发育中期表达量相对较高。GSTs基因的表达多样性,暗示其可能在飞蝗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发育阶段发挥不同的生物功能。三、飞蝗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原核表达及蛋白活性分析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并纯化获得17个可溶性GST重组蛋白。以CDNB为底物,检测重组蛋白的催化动力学参数Vmax、KmCDNB和KmGSH。结果表明:所有GSTs对CDNB都有催化活性,转换数Kcat在0.68×102s-1-3.33×104s-1之间;米氏常数Km值存在差异,其中KmCDNB差异相对较大,而同一家族的KmGSH值相对一致;以6种不同化合物(2,4-Dinitrochlorobenzene(CDNB)、3,4-Dichloronitrobenzene(DCNB)、2,4-Dinitrofluorobenzene (FNDB)4-Chloro-7-nitrobenzofurazan(NDB-Cl)、4-Nitrobenzylchloride(pNBC)4-Nitrophenethyl bromide(pNPB))为底物,检测GSTs对其催化比活性,结果显示:各家族GSTs对不同底物催化活性差异较大,但家族成员之间总体趋势相对一致,表现为:Epsilon家族GSTs对6种不同底物都有较高的催化活性,Sigma家族GSTs对FNDB的催化活性最高,对pNBC没有检测到催化活性;Delta家族GSTs对FNDB和NDB-C1催化活性较高,其中LmGSTd1和LmGSTd6对FNDB的比活性分别达到125μmol/min/mg和76μmol/min/mg; LmGSTt1对pNBC和pNPB有显著的活性。LmGSTo2和LmGSTz1对6种底物的催化活性都比较低,对DCNB、pNPB和pNBC没有检测到生物学活性。通过对GSTs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PX)研究发现:LmGSTt2有很高的GPX活性,达到了306U/mg;其次是LmGSTel,比活性为92U/mg;而LmGSTs、LmGSTs9、LmGSTe4、 LmGSTd7、LmGSTo2和LmGSTzl未检测到GPX活性,其余都有较低的活性,比活性范围在4-25U/mg之间。通过对GSTs的活性特征分析,推测不同GSTs在飞蝗体内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同一家族的功能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LmGSTt2和LmGSTel可能参与飞蝗体内过氧化物的降解过程。
其他文献
  浸润性是材料表面的重要性能之一,具备超亲水、超疏水性能的材料,具有防污染、防积雪、抗氧化、自清洁等性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1]。在分析和研究超亲水、
会议
  此前的研究表明O2分子化学吸附在Ag(110)表面的四原子中心位置上[1].因很强的分子—表面杂化,O2分子经电荷转移后形成O22-,其2 μB的磁矩被完全压制,不表现出磁性.最近,
会议
生物柴油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石油替代品。它具有可再生、易降解、热值高、污染小的优点。目前生物柴油产业的主要生产工艺是均相酸/碱催化法。该工艺存在副反应多,腐蚀设备,产生
Smurf2(Smad ubiquitination regulatory factor2)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E3泛素连接酶HECT家族中的一员,与TGF-β/Smad信号通路密切相关。Smurf2主要通过降解TGF-β/Smad信号
植物病原菌物种多样性丰富,可产生不同结构类型及不同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它们有些在病菌的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有些具有抗菌、抗肿瘤、抗虫等重要生物活性。目前,国内外
  我们利用STM,研究了多种金属多晶基底(Cu,Pt,Rh,Pd等)上石墨烯的控制生长和微观结构。[1-3]原位STM/STS研究发现,Rh上偏析生长获得的非AB堆垛双层石墨烯随层间扭转角度的
会议
制备了Ti/PbO2、Ti/CeO2-PbO2、Ti/Ce(NO3)3-PbO2、Ti/SnO2+Sb2O3/PbO2、Ti/SnO2+Sb2O3/CeO2-PbO2和Ti/SnO2+Sb2O3/Ce(NO3)3-PbO2六种电极。即稀土改性二氧化铅电极和带有中
  手性是宇宙间的普遍现象,是物理化学研究的挑战课题之一。研究表面分子纳米结构中的手性现象,不仅有助于对自然界中手性起源这一基本科学问题的认识,对手性纳米结构的定向设
会议
期刊
  单分子磁体因具有独特的量子磁性被认为是信息存储和量子计算的理想载体[1]。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把它们沉积到金属或半导体表面,或桥联于两金属电极之间,并能对单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