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部给药已被证明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给药方法,可用于局部和全身性疾病治疗。吸入颗粒的沉积部位是由它们的空气动力学直径确定的,当药物颗粒小于2μm时可被传送到肺泡部位。传统的微粉化制备方法中的气流粉碎法,产生颗粒比较大易团聚,导致雾化效果降低、下呼吸道沉积量减少。本论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二丙酸倍他米松纳米雾化吸入混悬剂。通过超声波雾化对二丙酸倍他米松纳米雾化吸入混悬剂进行微波处理,并进一步研究其体外沉积性质。目的:利用高压微射流技术选择合适的处方和工艺条件,制备二丙酸倍他米松纳米混悬剂,并用于肺部给药。方法:1.以颗粒形貌、粒径和多分散指数为评价指标对表面活性剂的选择、高压微射流处理压力和处理次数进行,最终确定制备二丙酸倍他米松纳米混悬剂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2.二丙酸倍他米松纳米混悬剂的质量评价:用扫描电镜对纳米混悬剂的颗粒形貌进行观察,并对粒径大小及分布和ζ电位进行测量。3.二丙酸倍他米松纳米混悬剂的稳定性测试:常温下放置20天,用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变化。4.二丙酸倍他米松纳米混悬剂肺部沉积率考察:利用下一代多级撞击器模拟肺部各部位,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丙酸倍他米松纳米混悬剂在肺部各部位的分布含量的方法,并对其体外沉积性质进行考察。结果:1最佳制备处方和工艺为:初混悬剂中BDP的含量为120μg/mL,其中0.5‰w/v十二烷基硫酸钠。初混悬液经高压微射流仪处理,处理压力180MPa,处理次数为30次,制备得到二丙酸倍他米松纳米混悬剂。2.二丙酸倍他米松纳米混悬剂的平均粒径为(644±3.4)nm,多分散指数较小(PDI=0.26),ζ电位为(-59.3±0.38)mV。3.常温放置20天后,平均粒径为(699.1±28.1)nm。4.通过模拟肺吸入测定二丙酸倍他米松纳米混悬剂的有效沉积率,肺部沉积率为61.39%,其中超声雾化器、人工喉、S1~S7、MOC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为35.78%、1.69%、1.14%、5.59%、0.96%、2.53%、50.53%、0.85%、0.49%、0.44%。结论:采用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二丙酸倍他米松纳米混悬剂粒径小,多分散指数也较小,放置20天仍稳定。将其用于雾化吸入能得到较好的肺部沉积率。该技术操作简单,作用时间短,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为其它难溶性药物制剂研究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