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带气候下模糊空间的应用研究——以云南西双版纳如哩金湾商业街方案设计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76155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的本源在于空间,正是由于对空间的需求才产生了对建筑的需求,然而在目前国内建筑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重造型,轻空间”的倾向。这种倾向忽略了建筑学科自身的规律,建筑由内到外均应精心设计,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建筑各方面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认真研究建筑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选取热带气候下的模糊空间进行研究。模糊空间是一种常见而又“普通”的建筑空间,在实际使用时也常常被称为灰空间,在建筑设计中对它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尽管“模糊空间”或是“灰空间”(gray space)这些建筑专用的词汇属于舶来品,然而这种空间却一直根植于各国传统建筑之中,而且在今天的现代建筑中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正是由于模糊空间在今天建筑设计中的广泛使用,才更有必要去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这种空间,这样研究也更具有了现实意义。  通常的观念认为,模糊空间是一种只能起过渡作用的空间,但在笔者的研究中发现在一些现代商业街或者现代单体建筑中,模糊空间还可以充当建筑主功能空间;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通过变化空间界面转变为封闭空间。所以,在建筑设计中模糊空间还能起更大的作用,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在对现代建筑运用模糊空间的研究中,笔者发现虽然国内有很多建筑设计成功的运用了模糊空间,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一些建筑设计对模糊空间的特点认识不足,某些处理欠妥。在对一些现代建筑运用模糊空间实例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建筑对模糊空间的运用也非常灵活,有些处理方式与传统的模糊空间处理思想和手法竟有异曲同工之处。这证明了模糊空间的广泛适应力和生命力,同时也说明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国外一些现代建筑相比,国内建筑设计对模糊空间的处理手法不够丰富和运用不够灵活,存在一定的差距。  通过对各种建筑实例进行分析,文章研究了模糊空间的具体处理方法、模糊空间与环境的关系、模糊空间使用状况和活力,同时对具体空间处理手法背后的空间设计理念和原则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后,总结出了模糊空间的特点、现代模糊空间的发展以及模糊空间研究对今后建筑设计的启发。然后根据具体的项目情况,选取了热带气候下的模糊空间作为实例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笔者相信,文章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全面的认识模糊空间,并可以在今后设计更有活力的模糊空间、使模糊空间在处理更多样化的过程中发挥有益的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乡村景观是在乡村范围内,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景观,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景观不断盲目模仿城市景观,导致乡村景观的延续
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建设美丽中国难点在乡村,重点在乡村,亮点也在乡村。为了加快乡村建设,浙江省早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便提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城镇空间无论是功能还是形态都正处于历史性的重构阶段。这种重构的背后需要仔细权衡的是城镇建设中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等
学位
湖泊是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中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敏感的区域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飞速发展,城市湖泊水污染、水环境破坏、生态退化、水陆动植物栖息地丧
在当今社会,“设计”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跨专业、跨组织的综合活动。但是按照传统的社会分工和知识分类模式,“设计”却被切割为不断细化的各门具体专业,“设计”的共性问题被
建筑界面是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对整个建筑物的艺术价值影响较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界面越来越受到建筑大师的关注,对界面设计投入了更多的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程度与国民经济水平以及社会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最近几年,城镇化建设造成城乡发展差异化的矛盾明显加剧,乡村原有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
近年来,全球人口结构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医疗水平的发展发生了变化,这导致世界共同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产生,中国于1999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比例超过10%,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