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新疆维吾尔族绿洲乡村社会也发生了种种变迁,其本身便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将当代维吾尔族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典型性和特殊性以地方民族志的形式展现出来。本论文由7章组成,主要内容分述如下:第一章,导论。在导论中,主要论述选题缘由和意义、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叙述相关研究的现状和既有成果;提出本论文研究的理论设想及基本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并就本文的研究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第二章,调查点概况。描述了鄯善县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沿革、迪坎乡历史以及下属各村委会的基本情况以及坎儿井分布等情况。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坎儿井统绿洲社会结构进行描述与分析,重点讨论坎儿井绿洲社会的家族、政治组织、宗教群体(组织)等三个密切关联的社会要素,并将三个要素的关系放到社会结构变迁的时代背景来探讨。这一章内容主要给后面的各章节提供一个直观的参照背景,为整个文章的写作主题提供知识背景。第三章,社会经济变迁。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改革、互助组、生产合作社时期公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迪坎乡社会经济的变迁情况。利用有关文献资料、口述史、实地调研结合来描述和探讨迪坎乡60多年以来的农业经济、牧业经济、商业经济等不同经济方式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从宏观的经济统计和微观的经济收入和经济结构方式的个案来解读、说明迪坎乡的社会经济的变迁轨迹。第四章,物质文化的变迁。全方位描述迪坎乡维吾尔族的饮食、居住、服饰、交通及交通工具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变迁。通过民族学的具体个案即具体某个家庭的饮食、居住、服饰、交通工具等诸多的日常经济生活有关系的领域具体变迁,来进一步阐述该地维吾尔族的物质文化的转型形式、发展趋势及变迁的历史轨迹。第五章,宗教文化变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阶段,在鄯善县各乡镇及迪坎乡宗教场所即清真寺的情况;对维吾尔族宗教群体即哲玛提在维吾尔族社会的各种功能(社会功能、宗教功能、生活周期仪式功能)进行比较细致的个案调查,哲玛提的功能具体放到各种民族学个案当中,分析与总结,该群体的组成形式、作用及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对当地维吾尔族的宗教信仰变迁及变迁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是该乡维吾尔族在不同年龄群体(老年人、年轻人、中年人)的宗教实践的调查与观察,发现宗教实践者主要还是比较虔诚的老年人、部分中年人、少部分年轻人,可以说宗教信仰逐步个性化、自由化、老龄化,这种发展是目前广大维吾尔族乡村社会宗教信仰变迁的主流趋势。第六章,婚姻和生育文化变迁。阐述迪坎乡婚姻观念、通婚范围、婚姻习俗及生育文化的传统与当代转型。通过具体的民族学访谈、家族的血缘婚姻、家庭生育数、生育观念等不同领域的个案调查来阐述该地维吾尔族的婚姻与生育文化的变迁,分析婚姻与生育有关的诸多方面的变迁原因,总结该地维吾尔族婚姻与生育文化变迁的特点。第七章,家族与家庭结构的变迁。这一章阐述迪坎乡的家族及各家族的来源、家谱以及分布情况。对迪坎乡代表性的埔热克、缇克、达拉普、吐力坎等家族进行族谱收集、整理,按照口述史画出家族谱系图,各主要家族各代人口繁衍情况进行统计及介绍各代人口繁衍的变化情况,叙述乡村家族的传统形态和当代转型,把家族的传统形态的当代转型主要放到新中国以来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阶段来综合考察,探讨家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自我调整、适应社会政治环境以及当今的转型与发展趋势。阐释家庭与就家庭结构的变迁,主要论述迪坎乡传统家庭的结构、特征及传统家庭结构的当代转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