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建筑室内热舒适的研究主要在于普通的民用、公用建筑,大空间建筑等,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各异,这使得在不同地区会有一些地域性的特殊建筑,例如窑洞、竹楼、蒙古包等,这些建筑立足于当地气候条件,采用特殊的建筑材料和建造工艺,使其建筑室内热环境具有特殊性。其居住热环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偏离热舒适的,且与一般民用建筑相比,它的居住环境更恶劣。更有野外作业人员临时居住用的组合板房,由于周围缺少遮挡,且临时建造时间及资金成本等限制,其内部环境温湿度更易受室外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优化难度更大。本文通过对组合板房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通过建立组合板房壁面、屋顶及地面的传热矩阵方程,计算得到各个结构层的壁面温度,然后改变岩棉层在墙体中的厚度,在夏季、冬季、过渡季节中分别计算在不同岩棉层厚度下,壁面两侧温度值的变化情况,并得到相应的解。在西安对某一组合板房的室内热环境进行实际测试,测试分为夏季、过渡季节、冬季三大部分,分别在三个季度内选择几天对组合板房室内外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内外壁面温度,风速、黑球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实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实测板房,采用Design Builder软件按照板房的数据建立仿真模型并对板房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实测与模拟结果以更全面地解析组合板房室内热环境的真实状况。基于Design Builder软件的模拟对组合板房被动式改善措施进行探索。(1)对比分析了在夏季、过渡季节下给板房加设遮阳对室内热环境的改善程度,并得出相应的结论;(2)对比分析了在夏季和冬季改变围护结构中岩棉层的厚度对于改善板房室内热环境的效果。对组合板房室内热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模拟得到的数据可知,在夏季或过渡季节给板房加设遮阳比不加设遮阳的室内空气温度要低0.5℃~5.6℃,相比单纯的采取开窗通风效果要好的多,且将遮阳板的形式设定为活动可拆卸的,这样在冬季也不会影响板房正常的采光需求。在夏季增加岩棉层厚度,白天可以阻挡热量进入室内,但由于岩棉层的蓄热能力,晚上板房室内的温湿度会较高;而在冬季增加岩棉层厚度可以阻挡室内的热量流失,起到很好地保温效果。综合夏季和冬季的不同情况,合理的选择岩棉层的厚度,再考虑经济实用性,就实测板房来说,当岩棉层的厚度增加到墙体89mm、屋顶60mm、地面110mm时是最为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