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核主泵是一回路中唯一的旋转装置,同时还担负承压重任,其长期稳定运行对经济效益和人身安全至关重要。而因核岛一回路内部时刻处于高温、高压、高辐射的状态,保持核主泵稳定运行具有诸多挑战,故国产化过程仍具有诸多完善空间。压水室为核主泵承压边界,且还是周向流出的导叶与单向流动的管路之间的唯一桥梁。在多重约束限制下,最终核主泵采用等截面压水室结构,但该结构会导致内部流场分布不对称,在出口段产生回流、二次流等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主泵是一回路中唯一的旋转装置,同时还担负承压重任,其长期稳定运行对经济效益和人身安全至关重要。而因核岛一回路内部时刻处于高温、高压、高辐射的状态,保持核主泵稳定运行具有诸多挑战,故国产化过程仍具有诸多完善空间。压水室为核主泵承压边界,且还是周向流出的导叶与单向流动的管路之间的唯一桥梁。在多重约束限制下,最终核主泵采用等截面压水室结构,但该结构会导致内部流场分布不对称,在出口段产生回流、二次流等复杂流动。因此针对非对称流场结构提出非对称压水室设计思路,探究其对内流场影响,旨在为CAP1400核主泵性能极限的突破提供新思路。本文主要基于数值方法,以非对称压水室结构对核主泵性能影响为研究方向,获得含有口环间隙的核主泵全三维模型的内部流场、外特性及瞬态载荷信息,并依次基于1:2.5缩尺开式结构、1:2.5缩尺闭式回路和1:1核主泵真机模型综合评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均匀入流的1:2.5缩尺开式结构中,分别分析核主泵内部流动稳态、瞬态和结构强度特性。综合分析表明改型结构保证径向载荷明显改善的同时仍使扬程和效率获得提升,其中后者增强更明显,提升范围为0.36%~0.83%。内流场信息分析中:四种非对称方案改善出口段中流动分离现象、减小该区域总压损失,使左侧隔舌处及出口延长段内压力梯度减小,同时改善右侧隔舌处回流情况,使截面位置处湍动能均小于对称模型。(2)在非均匀来流下的1:2.5缩尺闭式回路中,引入动量源项法对非对称压水室结构进一步研究。分析表明,入流畸变作用使流场内部能量损失加剧,导致五种方案性能皆低于均匀来流。设计工况下改型方案降低上盖板X方向载荷分布,同时对效率仍有改善,提升范围是0.26%~0.878%。内流场方面:非对称结构主要对出口段附近区域内压力场等有所改变。此外压力脉动情况与均匀来流的开式略有不同,出口段内不同模型主频一致;在导叶出口、外部、前腔室流域等区域内受动静干涉作用分布相似,且在大部分位置处非对称压水室结构会使叶频振幅减小。(3)在1:1真机中,研究不同工况下五种方案核主泵内部流动特性。其中外特性方面除增大右侧尺寸模型外,其余三种非对称结构在0.8Qd~1.2Qd与对称模型相似外特性均存在相应变化。该结构仍主要对出口段附近流场影响较大,一定程度减轻该区域内复杂流动情况,同时使上盖板处静压分布更加均匀。
其他文献
在现代航空发动机中,涡轮工作叶片常采用枞树形榫头与轮盘连接,枞树形榫接结构具有重量轻、尺寸小、固定可靠、便于更换等优点。在榫头榫槽接触的摩擦模型建模及计算中,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是很重要的参数,不仅会影响叶片的共振频率,还会影响叶片的动力学响应,然而,目前复杂榫接界面的接触刚度和阻尼还缺乏有效的模型。本文以航空涡轮发动机叶盘枞树形榫连接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接触刚度和
多孔层板结构是目前使用在涡轮叶片中冷却效果较好的前沿技术,但仍存在流动阻力大、冷却效果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本文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结合仿生学原理,从自然界的蜂巢结构中获取灵感,提出新型蜂巢式冷却的概念,并利用自主提出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系列蜂巢式冷却结构,期望通过该类结构提高叶片的综合性能。以进出气孔平行式蜂巢冷却结构为代表,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该结构及对应典型层板结构的流动特性。在近似发动机实际工况和
作为电力传输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变压器的正常运行对用电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变压器过高的绕组热点温度,是导致变压器绝缘加速老化的关键因素,但是变压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绕组热点温度位置一般靠近绕组中上端部且难以确定具体位置,试验测量难度大、成本高。无法通过试验准确确定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数值及其位置对变压器安全运行与变压器绕组结构改进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研究变压器绕组内部
生物质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生物质热解技术是有效利用生物质资源的方式之一。传统意义上的生物质热解是指在惰性气氛和加热条件下使生物质分子结构发生热裂解生成气、液、固三相产物的热处理过程。而惰性气氛的使用导致热解气被稀释,热值降低,应用范围受限。鉴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煤气化耦合生物质热解的新思路。以煤气化产生的部分热煤气为热载体为生物质的热解反应提供
随着制冷剂相关法规的不断出台,温室效应潜能值(GWP)较高的制冷剂已被纳入逐步淘汰计划,新一代环境友好型制冷剂的研究成为行业热点。HFO-1243zf因不破坏臭氧层、大气寿命短、GWP极低,能够满足相关制冷剂环保法规条例的要求,被视为空调和制冷系统中R-134a等传统制冷剂的潜在替代品。然而,HFO-1243zf具有可燃性,并且在制冷剂可燃性分类中被归为2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HFO-1243zf的
诸多系统工程和技术装备领域都存在液膜流动现象,比如降膜式蒸发器、热管散热器、核反应堆保护外壳的散热、电子芯片的冷却等。冷凝液膜或蒸发液膜的流动和换热特性与工程实际问题密不可分,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液膜在浮力效应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其内部存在着复杂的混合对流换热过程,分析和研究液膜内的层流混合对流换热可以为系统工程的开发以及生产生活等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建立了水平椭圆管底部液膜的三维物理模
高压天然气降压过程含有丰富的天然气压力能,透平膨胀机可以利用高压气体绝热膨胀将天然气位能转化为机械功来回收能量,但是这一过程容易引发温度骤降,导致天然气中水分结成冰晶附着在透平膨胀机叶片上进而威胁机组安全。考虑机组的安全性和回收效率,本文设计一种用于天然气压力能回收的液力透平,并基于CFD对其进行性能研究。设计过程中进行结构改型从而对液力透平过流部件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最优的液力透平设计模型,主要研
不同浓度溶液之间具有的化学势能称之为盐(浓)差能。自然界中的盐差能主要存在于入海口的河水与海水之间。基于膜技术将盐差能转换为电能主要有压力延迟渗透(PRO)和逆电渗析(RED)两种方法。目前,RED热机研究尚不充分,提升RED热机发电效率仍然是研究的主要方向。本课题组提出一种新型气隙扩散蒸馏(AGDD)-RED化学热机。AGDD装置利用低品热作为驱动热源,先将盐溶液分离成具有大浓度差的浓、稀两股溶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拥有优良环境性能和换热性能的自然工质,近年来在汽车空调、热泵、复叠式制冷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对采用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的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稳态仿真模型建立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亚临界二氧化碳两相沸腾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选取合适的关联式来模拟制冷剂侧的换热和压降状况,此外探究了空气侧百叶窗翅片在干、湿工况下的换热特性。2)建立了跨临界二
在过去四十年中,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导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急剧增长,我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在当前国家碳减排政策的制定主要集中在区域层面,区域间贸易隐含碳排放流动,可能会造成碳泄露,使得国家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变得困难。深入探讨区域间贸易隐含碳排放流动问题,有助于我国实现碳排放减排目标。随着国内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分工的不断深化,中间品贸易已成为区域间贸易的主要方式。中间品的反复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