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寒草甸草原生物量异质性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cstart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多年来在落后的传统牧业生产经营模式下,导致高寒草甸草原严重退化,并引起水土流失和环境恶化,对人畜的生存条件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多年来的研究证明,控制草原载畜量、采用人工种草、围栏封育等措施能够抑制草场退化,从而获得更高的草原生产力,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针对目前的自然现状,对西藏当雄县的高寒草甸草原生物量的异质性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了西藏当雄县三种不同类型的高寒草甸草原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生物量与水热条件的关系以及牧草营养成分和草原土壤养分的变化,为合理开发利用西藏高寒草甸草原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和垂直变化较显著。在牧草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分缓慢蒸发期(5月份),第二阶段为水分大量损耗期(6~8月),第三阶段为水分恢复期(9~10月)。在整个土壤剖面,其土壤水分的变化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活跃层(0~30cm),第二层为次活跃层(30~70cm),第三层为相对稳定层(70~100cm)。通过围栏封育、植被覆盖度在70%以上的高山嵩草草甸草原和沼泽化草甸-藏北嵩草草甸草原水分散失少,一般在0~100cm深度中,土壤含水量明显比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植被稀疏的坡地高山嵩草草甸草原土壤含水量大。土层越深,草甸草原土壤含水量越小。2、高山嵩草草甸草原、沼泽化草甸-藏北嵩草草甸草原和坡地高山嵩草草甸草原三种类型的高寒草甸草原,地上生物量积累的季节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变化。高山嵩草草甸草原于9月下旬达到高峰,峰值达189.5g/m2左右;沼泽化草甸-藏北嵩草草甸草原于7月下旬达到峰值,峰值为875.5g/m2;而坡地高山嵩草草甸草原8月中旬达最大值,峰值为97.75g/m2。沼泽化草甸-藏北嵩草草甸草原各月地上生物量大于高山嵩草草甸草原和坡地高山嵩草草甸草原。3、高山嵩草草甸草原、沼泽化草甸-藏北嵩草草甸草原和坡地高山嵩草草甸草原地上生物量随生长时间的变化呈单峰型,高山嵩草草甸草原地上生物量和生长时间拟合曲线相关系数R>R0.05,呈显著水平,沼泽化草甸-藏北嵩草草甸草原和坡地高山嵩草草甸草原地上生物量与生长时间相关关系不显著。4、沼泽化草甸-藏北嵩草草甸草原地下生物量9月份达到高峰,峰值为3053.16g/m2;高山嵩草草甸草原和坡地高山嵩草草甸草原于10月份达到高峰,峰值分别为1492.66g/m2、317.1g/m2。沼泽化草甸-藏北嵩草草甸草原地下生物量>高山嵩草草甸草原>坡地高山嵩草草甸草原。5、三种类型高寒草甸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生物量急剧减少,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30cm之间,集中分布的空间是0~10cm。相关分析表明:沼泽化草甸-藏北嵩草草甸草原地下生物量与土壤深度呈显著相关,高山嵩草草甸草原和坡地高山嵩草草甸草原地下生物量与土壤深度相关关系不显著。6、三种类型的高寒草甸草原总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是随着季节的渐进而变化。相关分析表明:高山嵩草草甸草原和沼泽化草甸-藏北嵩草草甸草原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动态的相关系数R>R0.05,呈显著相关,坡地高山嵩草草甸草原不显著。7、在该区域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大的7~9月份之间,是群落生长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生物量呈迅速增加而达到高峰值,而草甸草原在生长发育的前期和后期,因水热条件较差,植物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而趋于衰老—生物量急剧下降。8、高寒草甸草原牧草的营养成分变化,从不同月份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高山嵩草>藏北嵩草;而各月的粗纤维含量则是藏北嵩草>高山嵩草,故高山嵩草营养价值较藏北嵩草高,适口性好。9、三种类型的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均呈碱性。表层土壤N、P、K含量较高,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N、P、K含量逐渐减少。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常年性发情的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多浪羊)及典型季节性发情的绵羊品种(新疆细毛羊和阿勒泰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PCR-RFLP及基因测序技术对影响MLT合成的两个
卵母细胞在体内的发育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对于绵羊卵母细胞成熟调节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从而制约了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研究通过对绵羊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 A(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receptor-γcoactivator 1 A,PPARGC1A)是核受体PPARγ的一种转录协同刺激因子,有多种核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