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公共领域是研究文学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作为公共领域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机制,文学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学公共领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长期以来都为理论界所忽视。实际上,当代中国文学公共领域正以一种惊艳的姿态浮出历史地表。较之于二百多年前的西方式文学公共领域,当代文学公共领域已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在哈贝马斯的理论中,文学公共领域主要的交往和组织形式是咖啡馆、沙龙和语言协会。在今天的文学图景中,文学公共领域的存在方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文学期刊、报纸继续存在,但影响力逐年下滑;电视则如日中天;网络文学(主要指发表在文学网站、BBS、虚拟社区的文学作品)、博客文学争相涌现,方兴未艾,并使公共领域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无论是在交流方式上,还是在讨论的时空因素上,它们都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公共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哈贝马斯意义上的公共领域解释框架已难以完全概括当代中国文学公共领域的诸多特性。论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西方文学公共领域的历史考察,对西方文学公共领域的兴衰过程予以了简要地描述,并揭示了当代中国文学公共领域产生的历史背景,厘定了当代中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基本内涵。第二部分重点考察了当代中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存在方式。从文学图景、交往主体、交流平台三个方面对当代中国文学公共领域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第三部分主要剖析了当代中国文学公共领域的表现特征。笔者从民主性、交往方式以及讨论的时空因素等方面对中西文学公共领域进行了比较,并勾勒出了当代中国文学公共领域的诸多形态特征。最后一部分主要是对当代中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反思,认为它还远不是一种理想的形态,存在着一系列发展的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