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微秒电脉冲用于肿瘤消融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410843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目前临床对于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然而这些方法给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都带来很大伤害;新型微创手法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和聚焦超声消融等又由于其热沉效应,在肿瘤消融时会对周围组织或脏器造成伤害而存在局限性;不可逆电穿孔(IRE,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是一种非热效应的肿瘤消融方式,可以对胆管及血管周围的肿瘤进行消融,在临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应用愈加广泛的同时,电场分布不均而存在消融盲区和引起患者不自主肌肉收缩给病人带来痛苦这两个问题也逐渐显露。本课题在传统不可逆电穿孔的基础上将电脉冲加以改进,运用频率增大的高频脉冲,与正负极交替的双极性脉冲,理论上可以改善传统不可逆电穿孔脉冲在临床治疗时存在的问题。实验从生物角度出发,分别在细胞、组织与动物实体瘤的水平探究了高频单极性脉冲与高频双极性脉冲运用于肿瘤消融的杀伤效果,研究结果可以促进两种新型脉冲的临床应用。对于高频单极性脉冲,用MTT检测电脉冲刺激后的正常表皮细胞与黑色素瘤细胞,通过相对活细胞量判断不同频率脉冲的杀伤效果;用Annexin V-FITC/PI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电刺激后的细胞,探究不同频率及不同电场强度电脉冲作用下的细胞死亡途径;用细胞膜荧光探针DiI染色,观察脉冲作用下的细胞膜穿孔情况。对于高频双极性脉冲,用CCK-8检测电脉冲刺激后的细胞,判断不同频率及不同占空比脉冲的杀伤效果;用Annexin V-FITC/PI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电刺激后的细胞,探究不同频率及不同电场强度电脉冲作用下的细胞死亡途径;对家兔的肝施加电刺激,用石蜡切片与H&E染色法观测不同频率的脉冲在组织的电场分布。建立裸鼠荷瘤模型,用传统IRE脉冲及两种高频脉冲刺激肿瘤,H&E染色及测量确定肿瘤消融情况。得到了以下结论:(1)总能量相同的前提下,高频脉冲的杀伤效果随脉冲宽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与占空比的大小没有关系。(2)高频单极性微秒脉冲与高频双极性微秒脉冲可以达到与传统脉冲相同的杀伤效果,传统不可逆电穿孔脉冲(IRE)与高频单极性微秒脉冲作主要使细胞发生坏死,在细胞膜上产生不可逆穿孔,高频双极性微秒则主要使细胞发生凋亡。(3)高频脉冲尤其是高频双极性脉冲作用于动物组织以及动物模型实体瘤时,与传统不可逆电穿孔脉冲(IRE)相比有更均匀的分布。
其他文献
章太炎作为传统学术现代转型期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富有特色。就经史观而言,他的“六经皆史”说与近代启蒙思潮、新史学思想相结合,对前人成说有质的突破;在此基础上,他所形成的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原发性心肌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心肌细胞变性退化被纤维脂肪组织所替代,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ARVC是目前青年人及运动员猝
【正】 《甲骨文合集》第二册1182片,是有关商王室祖先世系的一片重要甲骨。这片甲骨是1937年3月当时史语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第二次发掘时出土的。原编号为2·0001,《殷
期刊
“第六代”电影人已经登上荧屏十余载,从初期的稚嫩到现在的日渐成熟,形成了自己的整体风格。影片通过躁动的心绪,淡化的故事情节,琐碎的片段,拼接成一幅幅城市边缘人的生活
目的探讨痔吻合器切除闭合术(简称痔切闭术)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急性环状嵌顿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近6年来收治的83例急性环状嵌顿痔患者采用痔切闭加外痔切除手术,分析手
《白鹿原》是陈忠实以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和传统风俗习惯为基点,借鉴了西方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叙写的一部具有神话色彩的史诗性小说。小说中的"白鹿"意象是一个令人咀嚼不
世界经济发展史上,英国、美国、日本三个世界制造中心的形成,都与相继出现的三次重要的科学技术革命紧密相关,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世界制造中心在其形成初期却并没有处于当时
研究目的:自2005年至今我国不同地区先后有多起腺病毒感染暴发流行的报道,军营中每年都有1-2起暴发流行的报道,疫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该病毒呼吸道感染后临床症状重,并发肺
乡土社会生活为乡民艺术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土壤,乡民艺术的展演既反映了村民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意念,又折射出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非遗"及传承人认定和保护制度介入乡
我科作为科研病房,为了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针对性抗病毒治疗及疗效观察,从2003年3月对符合科研条件的病例进行肝穿刺活检术。随着临床经验积累和技术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