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之洞海防思想和实践的核心是学习西学以抵御列强来自海上的侵略,其内容大部分可以从科技传播的角度加以解读,其过程和效果很好地体现了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本文试图借助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梳理张之洞海防思想的起源、各个不同时期海防思想和实践的内容及特点,分析其效果并评价其成败。同时将对张之洞海防思想和实践的研究作为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中科技与社会研究的一个案例,展现将传播学的研究视角系统引进该学科的意义。文章首先用传播起源的视角分析了张之洞海防思想的起源,认为张之洞早年经历和中国近代海军建设思潮兴起是其海防思想起源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而改订俄约、日本吞并琉球、法国侵略越南等三个历史事件是他开始海防思想传播的契机。然后,用传播者与受众、传播内容的选择、传播渠道的选择为视角,分别梳理和分析了张之洞在中法战争前后、甲午战争前后、维新变法前后等不同历史时期海防思想和实践的内容及特点。认为在中法战争中法国侵略者的刺激下,他初步形成了其系统的海防思想,并开展了相关实践;在甲午战争的影响下,认识到其不足,他进一步扩大了其海防思想和实践;在维新变法前后,由于列强瓜分中国沿海致使中国海军发展受阻,及变法运动的兴起,他开始了从“海防思想和实践”向“变法思想和实践”的转变,在传播路径上也开始了“师西”向“师日”的转变。最后,用短期传播效果和长期传播效果的研究视角,分析了张之洞海防对清末和民国政治、军事、经济发展及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并通过梳理这些变革与后来历史进程的一些联系,认为张之洞在晚清中国海防建设上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本文在张之洞海防思想和实践的内容、特点、效果和历史地位的分析和结论上,都与前人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它探索了将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中国近代科技史研究的可能性,展现了藉此视角在宏大叙事的框架下进行历史学案例分析的便利与优越性。同时本文也以张之洞的海防思想与实践为案例,很好地解释了近代中国知识传播与技术引进过程中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制约和促进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