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在致病机制上由体液免疫主导,多种免疫途径参与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经典意义上的NMO被定义为一种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炎性脱髓鞘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NMO被发现具有更广泛的临床特征。2007年,Wingerchuk等人首次提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的概念。2015年,国际NMO诊断小组(IPND)正式表述了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新诊断标准,将NMO纳入更广泛的NMOSD疾病类别。细胞因子是一类广泛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的小分子蛋白,其在自身免疫损伤的发生、发展和调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细胞因子与NMOSD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量研究表明,各类细胞因子在NMOSD的免疫致病及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部分细胞因子有望成为寻找NMOSD治疗新靶点的有效途径及预测NMOSD病情变化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白细胞介素38(Iinterleukin-38,IL-38)是近年来新发现的IL-1家族细胞因子成员。IL-38可在多种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其中包括皮肤、胸腺、脾脏、大脑以及扁桃体内活化的B细胞。研究表明,IL-38可与IL-36受体结合,进而抑制IL-36α、IL-36β和IL-36γ三种激动剂配体的促炎性免疫功能。此外,IL-38还可以通过抑制Th17细胞功能,从而降低Th17相关细胞因子如IL-17、IL-22的表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抗炎作用。近来的研究表明,IL-38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银屑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目前其在NMOSD中作用的研究尚有欠缺。 白细胞介素39(Iinterleukin-39,IL-39)是近几年新发现的IL-12细胞因子家族成员,由IL-23p19和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两个亚基组成。2016年,王小茜等人发现脂多糖刺激的B细胞和狼疮小鼠体内活化的GL7+B细胞可以分泌IL-39,并可能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致病机制。目前,关于IL-39在NMOSD中作用的研究尚属空白。 本研究通过检测NMOSD患者血清中IL-38及IL-39的浓度并分析此两种细胞因子与NMOSD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究这两种细胞因子在NMOSD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为NMOSD的免疫治疗及病情预测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NMOSD患者32例,取其急性期及缓解期外周血及血清标本留存。此32例NMOSD患者中女性27人,男性5人,年龄18-69岁,平均(39.56±13.83)岁。所有入选的NMOSD患者均经过本院神经内科两名以上医师详细病史询问及病情评估、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符合2015年IPND制定的最新NMOSD诊断标准。对照组选取同时期在本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Healthy Control,HC)22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39.86±13.76)岁。所有对照组入选者均已排除自身免疫病史、过敏性疾病史及近期感染病史,血常规、肝肾功等各项常规检查处于正常范围。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及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所有入选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采血前均需禁食十个小时以上。于次日清晨使用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肘静脉血3ml,静置1-2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液分装于EP管内,放置于-80℃冰箱备用。NMOSD患者组均于疾病的急性期(发病14天内,未接受激素或丙球冲击治疗前)和缓解期(病情初步缓解后60-90天)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健康志愿者仅采集一次静脉血标本。对入选的所有NMOSD患者在急性期和缓解期进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以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应用核磁共振检查评估NMOS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灶的受累程度,使用免疫荧光整细胞法(Cell-based assay,CBA)定性检测血清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血清标本中IL-38和IL-39水平,并分析这两种细胞因子水平及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病情变化及年复发率等各类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P25,P75)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适情况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配对t检验、Kruskal-Wallis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不同样本组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均设为0.05。 结果: 1.NMOSD患者组急性期、缓解期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38水平的比较: NMOSD患者急性期血清IL-38水平(17.60±9.57)pg/ml,较对照组水平(7.56±1.59)pg/ml有所升高,P<0.001;缓解期水平(19.61±10.35)pg/ml与急性期比较,相对有所升高,P=0.002。 2.NMOSD患者组急性期、缓解期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39水平的比较: NMOSD患者急性期血清IL-39水平(36.25±16.90)pg/ml,较对照组水平(8.70±2.04)pg/ml明显升高,P<0.001;缓解期水平(25.36±12.02)与急性比较,有明显下降,P<0.001。 3.NMOSD患者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38、IL-39水平与相应EDSS评分,年复发率(annual relapse rate,ARR),磁共振脊髓受累节段长度,AQP4抗体滴度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39水平与相应EDSS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85,P<0.01;r=0.853,P<0.01);急性期与缓解期IL-38水平与相应EDSS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87,P<0.01;r=-0.630,P<0.01);对NMOSD中首次发病患者的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39水平与相应EDSS评分进一步分析,结果仍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55,P<0.01;r=0.741,P<0.01);对NMOSD中首次发病患者的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38水平与相应EDSS评分进一步分析,结果存在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35,P<0.01;r=-0.824,P<0.01)。 (2)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39水平与年复发率无明显相关性(r=0.308,P=0.086;r=0.350,P=0.050);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38水平与年复发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25,P<0.01;r=-0.647,P<0.01);急性期血清IL-39水平与同时期检查的磁共振脊髓受累节段长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22,P<0.01),而与AQP4抗体滴度无明显相关性(r=0.165,P=0.367);急性期血清IL-38水平与对应的磁共振脊髓受累节段长度及AQP4抗体滴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0.325,P=0.069;r=0.106,P=0.565)。 结论: 1.NMOSD患者急性期血清IL-39水平明显较对照组升高,缓解期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提示IL-39可能参与NMOSD的免疫致病并主要在NMOSD起病及急性加重阶段发挥作用;血清IL-39水平与EDSS评分及脊髓受累节段长度呈正相关,提示IL-39可能在NMOSD的致病过程中发挥促炎作用导致损伤加重,IL-39有望成为预测疾病发作时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和新的治疗靶点。 2.NMOSD患者急性期IL-38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升高,缓解期较急性期升高更明显,提示IL-38可能参与NMOSD的免疫致病并主要在NMOSD的缓解阶段发挥作用;血清IL-38水平与EDSS评分及疾病年复发率呈负相关,提示IL-38可能在NMOSD的病程中发挥抑炎作用有利于神经损伤的修复及病情缓解,IL-38有望成为预测疾病恢复情况及复发可能性的实验室指标和新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