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基于中美的经验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经济条件下关于货币政策冲击作用机制与影响效果的研究大大扩展了传统的封闭经济条件下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范围与内涵。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与中国大国崛起的背景都为货币政策国际传导机制在中国问题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因此,本文系统梳理并评价货币国际传导机制两大理论体系:Mundell-Flemming模型与Obstfeld和Rogoff(1995)跨期模型,并将外部均衡纳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一问题的研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的时间序列方法同时考察中国(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美国(中国)的产出、贸易、消费等实体经济变量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果。 我们的实证结果证实了一国货币政策冲击确实存在跨边界效应。总体而言,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对本国经济体产出了类似的正向冲击为主的影响,但在对外国经济体的影响上则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在对两国间贸易平衡的影响上,两国货币政策冲击都对两国间贸易平衡产生了持续性的显著影响,其中中国货币政策对贸易平衡的影响要比美国来的更加迟缓,但影响强度要大于美国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是模糊的,说明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水平主要还是取决于经常项目的变化。
其他文献
英国学者舒马赫曾提出:“小的是美好的”。中小企业以独特的活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尤其在技术创新和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融资是
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断增强。深入研究我国城镇灵活就业,对国家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灵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