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新安医学是指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的徽州区域性综合性医学。新安,指今安徽徽州、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屯溪以及江西的婺源等六县一市的古称,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医学伴随着徽学的兴旺发达有着辉煌的历史,它的形成、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得益于当时天然的地理环境,雄厚的徽商经济和牢固的家族世医的传承。正是独特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新安医学深刻的内涵。新安医学不仅有庞大的医家群体,丰富的医学著作,其一些学说经曾主导过中医学术发展的潮流。 明初,正是朱丹溪“滋阴”学说盛行之时,丹溪的“阳常有余而阴不足”论,本是对南宋滥用局方香燥药物的纠正,但一些医家偏执于丹溪的滋阴学说,过用苦寒药物克伐元气,逐渐形成新的时弊。尤其新安地区地处江南,河流密集,气候较潮湿。这种用药偏颇的影响更为突出。新安医家汪机面对这一形势,结合江南的地理气候,把丹溪的“滋阴”学说与东垣的“升阳”理论批判继承,独创以调养气血、培护元气的学术思想——培元(善用参、芪补脾)。在其弟子汪副护(号“培元”),再传弟子孙一魁(提出“命门动气”说及“壮原汤”)等进一步发展下,学术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后经吴楚、吴澄(提出“理脾阴”九方)等医家补充,固本培元的理论更趋完善、成熟,与同时期江浙“温补派”的学术成就交相辉映,大大拓展了“杂病法丹溪”的临床治疗思路,其在医学史上影响深远。 二、研究目的: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旨在对新安医家“固本培元”学术思想进行整理研究,总结出新安医家运用“固本培元”法防治疾病的相关证治规律。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本研究是建立在新安医家们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整理他们的医学著作、医案、医话及后人对其学术思想的研究,运用文献专题整理的方式(包括文献调查、历史研究、中医学术研究、医案研究、横向汇编比较等研究方法),总结出新安医家运用“固本培元”法防治疾病的相关证治规律。 对于医家经验特色及探源部分,采用评述的方法,整理新安医家运用“固本培元”思想治疗疾病经验的共性规律和特色,分析这些治疗经验、特色形成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二)数理统计方法 医案是中医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指导临床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教学、科研和临床起着指导和启迪作用。建立中医医案数据库,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方法,分析和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从而使中医的发展实现质的突破已刻不容缓,本研究对象所有病历均来源于新安医家运用“固本培元”法治疗脾虚证、肾虚证、脾肾两虚证的医案,采用病案分析法。将所获取的数据,应用SAB8.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共收集相关医案678条,来自12位医家、12本医籍。对医案原文从症状、性别、年龄、发病、药物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利用SAB8.0软件编程将文本数据转换为数字变量,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关联分析和链接分析。 四、研究结果: 本研究应用了数理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对12名新安医家医案进行研究分析,阐明“固本培元”的治法要义,通过统计分析,以论证该学术思想的证治特点及用药规律。 (一)一般情况分析 1.性别、年龄分布情况:男女发病率相近。发病年龄相差不大。 2.发病缓急情况:一般为慢性发病。急性发病一般多集中在脾、肾阳虚。 3.证素情况:以误治、过劳、湿致病最为多见。 4.医案中出现症状情况:主要出现在脾气虚(少食、呕吐、胸膈胀、腹痛)、肾气虚(眩晕、倦怠、面色白)、脾阳虚(面色萎黄、便溏、水肿),肾阴虚(遗精、小便黄赤),肾阳虚(四肢厥冷、下肢肿甚)。而肺(咳嗽、喘)、心(神昏、心悸、烦躁)、肝(面色青、胁肋胀痛)也有一定的频次,但多以兼症出现。 5.医案中药物使用情况:常用药物为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茯苓等。药物分析可知医案中常用中药以益气、温阳药物为主,性味多为甘温补益类。 (二)相关医案总库的病症特点及用药规律 医案病机多为脾气虚、肾气虚和肾阳虚。常用药物为人参、黄芪、白芍、茯苓、甘草、当归、陈皮、附子、黄芩等。常用方剂为陈夏六君子汤、右归丸、四逆汤等。基本方(KDD1)为: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白芍、当归、陈皮、半夏、柴胡、附子、肉桂、鹿角、紫河车、黄芩、知母。 1.常见病症相关医案的病症特点及用药规律 (1)脾类 常见症状为食少、胸膈胀、腹痛、泄泻、倦怠、呕吐、眩晕等。病机多为脾气虚、脾气虚下陷等。常用药物为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茯苓、陈皮、白芍、当归等。常用方剂为陈夏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基本方(KDD2)为: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茯苓、半夏、柴胡、干姜、白芍、陈皮、黄芩、附子。 (2)肾类 常见症状为泄泻、倦怠、眩晕、消瘦、腰痛等。病机多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等。常用药物为人参、黄芪、甘草、白术、附子、肉桂、鹿角等。常用方剂为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等。基本方(KDD3)为:人参、黄芪、甘草、白术、茯苓、山药、山茱萸、牛膝、鹿角、紫河车、肉桂;KDD4:人参、甘草、熟地、茯苓、山药、山茱萸、丹皮、黄柏。 (3)脾肾类 常见症状为泄泻、倦怠、瘫痪、畏寒、面色萎黄、水肿、便溏、食少等。常用药物为:人参、甘草、白术、黄芪、半夏、肉桂、牛膝、杜仲、附子、鹿角等。常用方剂为陈夏六君子汤、右归丸、四逆汤等。 通过对总库、各类症相关医案中症药关系分析,可得到多组症药对应关系。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应用数理分析法对678个“固本培元”法的相关医案中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新安医家运用“固本培元”法所涉及脏腑主要是脾、肾。其基本病证是脾气虚、脾阳虚;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脾肾阳虚。补脾气、温补脾阳、温补肾阳等为其基本治法。 (二)医案大部分为缓慢发病,缓慢发病多为气虚证,但也有部分为急性发作,急性发病以阳虚证为主。脾、肾阳虚多在脾、肾气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病情重于气虚,一般发病较急。 (三)“固本培元”法的治疗重点在于脾、肾并治,以补脾气、温补脾阳、补肾气、温补肾阳和督脉等为其基本治法。并重视愈后药物调理,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该法也常用在愈后调理的过程中。 (四)“固本培元”相关医案中各病症的病机虽各有特点,但总体上均以脾气虚、脾阳虚,肾气虚、肾阳虚为主要病机。结合对医案数理分析的结果看,通过辨症论治和辨证论治的结合运用,对临床脾、肾类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通过对“固本培元”相关医案的数理分析和数据挖掘,支持了一些药物、方剂的使用价值,得到了一些有效药物、常用药物组合、基本方及常见症-药对应关系。这些研究的发现为今后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和研究线索。为新安医学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