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之前,我国债券市场创造了“零”违约的记录,随着“刚性兑付”被打破,债券违约也日趋频繁。2018年更是有大量公司陷入违约浪潮,制造业公司的债券违约现象尤为严重。然而,债券违约大多数都是风险积累的结果,找出债券违约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针对性防范,不仅能够保障公司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先按年份对制造业债券违约的状况进行概述,随后从不同维度剖析制造业违约债的特征,并结合具体的违约事件对制造业债券违约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详尽分析,发现制造业债券的违约不仅和外部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关,而且与公司自身的治理水平、财务状况等都有较大联系。接着阐释公司信用评级、公司治理和债券期限的基本概念,详细介绍不完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用评级理论和破窗理论。实证分析部分将2014-2019年间制造业发生违约和本息兑付的债券作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选取4个解释变量和8个控制变量。先对公司治理维度的原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公司治理变量的综合得分,随后对总体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违约组和未违约组进行差异性统计,然后对各变量进行VIF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最后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和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宏观经济形势、公司治理水平、盈利能力及公司规模均在1%的水平下与债券违约概率显著负相关,资产负债率在1%的水平下与债券违约概率显著正相关,债券期限和银行授信均在5%的水平下与债券违约概率呈负相关的关系,公司的流动性水平和研发投入均在10%的水平下与债券违约概率呈负相关的关系,而公司的信用评级、营运能力及债券担保均与债券违约概率没有明显相关性。最后根据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分别从政府监管、发债主体、中介机构及投资者层面提出有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