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质原料预热缓冲对产气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in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物质,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各种废弃物的总量不断增加。厌氧发酵技术是解决农村垃圾、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厌氧发酵的预混阶段出现过混料输送堵塞以及混合效果不均匀的现象,在发酵期间存在过混料升温速率慢,制约甲烷产气率的提高,发酵周期过长等问题。本文在已有的立式预混设备的基础上,针对以上现有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结论如下:(1)本研究以牛粪—玉米秸秆为混合原料,通过对混料进行运动学以及力学分析,推导出混料的轴向速度与立式螺旋搅拌叶片半径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式,确定混合转速的最优范围。在不同混合转速、不同混合时间的条件下进行最优混合均匀度的确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转速为85r/min一定时,混合时间为12min,混合原料的混合均匀度达到最高,即混合均匀度为88.4%。当混合时间为10min一定时,转速为95r/min,混合原料的混合均匀度达到最高,即混合均匀度为90.5%。从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可知,混合转速、混合时间的一次项对混合均匀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混合转速和混合时间的交互项对混合均匀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利用Design-Expert 8.0软件理论计算以及通过重复试验,综合考虑,选取混合转速为87r/min,混合时间为10min时,混合原料混合程度最理想,即混合均匀度达到了85.4%。(2)在前端预混设备与终端发酵试验装置之间设计预发酵缓冲装置,对预发酵缓冲装置的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及选型,包括对预发酵缓冲装置进行传热学分析并设计,搅拌轴的设计,保温材料以及及太阳能板的选型等内容。然后进行设备加工试制。(3)上述的装置加工试制完成的基础上,本研究以牛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在混料混合效果最优的情况下通过预热缓冲开展预升温对混料厌氧湿发酵产甲烷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升温处理可以使得部分难溶有机物进一步降解为可被甲烷菌利用的有机物,加快了厌氧发酵的水解过程,并且缩短了反应启动时间,从而缩短了整个发酵周期。预升温处理可以提高甲烷产量,预升温组的累积甲烷产量是非预升温组的1.18倍。预升温处理可以加快产气速率,提高产气效率,预升温组在第3天后的甲烷产气率比非预升温组提高了29%。Gompertz方程能够较好地模拟牛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消化产甲烷的过程,预升温组的最大产甲烷速率Rm为3.75,比非预升温组的最大产甲烷速率Rm为2.63提高了42.59%。(4)验证预热缓冲可行性分析后,以不同配比为试验因素进行混合原料厌氧发酵产甲烷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牛粪与玉米秸秆VS混合比例为2:1时,产甲烷性能最佳,处理组C1具有最高的累积产甲烷量为1737m L,分别比牛粪与玉米秸秆VS混合比例1:1以及1:2的累积产甲烷量提高了34.52%,70.87%。VS混合比例为2:1处理组在试验第5天甲烷日产气率达到最大,为11.32m L?g-1,比处理组VS混合比例1:1的甲烷日产气率提高了33.33%,比处理组C3提高了1.51倍。通过分析厌氧发酵甲烷产量的动力学参数可知,当牛粪与玉米秸秆VS混合比例为2:1时,混合原料最终理论产甲烷量P与试验产甲烷量值存在较小差异,绝对百分偏差仅为6.9%。本文针对厌氧发酵预处理工艺、预混设备以及影响因素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为本研究提供了基本思路。对混料进行动力学分析及试验研究,并且提出预热缓冲方法对混料进行预升温试验研究,得出相应的试验结果及结论,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胞内寄生原虫之一,可以感染大多数温血动物。肠道菌群可以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抵抗病原、提高宿主免疫,并通过这些基本功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机体的大部分生理功能。同时,肝脏也是弓形虫感染的重要靶器官,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肠道-肝脏轴来参与和影响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在肝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很少有研究调查不同感染时期以及不同剂量感染弓形虫时,对动物肝脏
学位
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和胆管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准确诊断是防控该病最重要的措施,因此建立一种灵敏、特异且在肝片吸虫感染整个时期都有效的诊断方法尤为重要。本试验采集人工感染绵羊肝脏中肝片吸虫成虫进行体外培养,收集制备排泄分泌产物(ESPs)。将其与人工感染肝片吸虫3 d、7 d、21 d、63 d、112 d的绵羊阳性血清,
学位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也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精神资源。用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好青年,有助于推动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敢于吃苦耐劳、勇于艰苦奋斗。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着眼于新时代培养怎样的青年、为谁培养青年、怎样培养青年这一系列时代命题,从加强价值引领、创新传播途径、提高自身本领、深化实践功能等层面,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经风雨、见世面、壮筋
期刊
母猪的饲养是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决定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而妊娠期和泌乳期更是母猪管理的核心时间段。肠道微生物在宿主的许多生理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宿主的健康和生理活动密不可分。然而有关繁殖周期内母猪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真菌群落及整体代谢情况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为了探究繁殖周期内不同阶段母猪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特征及变化规律,本实验选取12头大白母猪,以空怀
学位
奶牛酮病(Ketosis)作为是围产期最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于1849年被Lander赋予了定义:奶牛酮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点为低血糖、高游离脂肪酸、高血酮。奶牛患病后,代谢紊乱导致机体中产生产生过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导致氧化应激,会损伤乳腺上皮细胞,致使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降低。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个能量转换器,为细胞持续不断的提供能量。线
学位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一种次级真菌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食品、饲料原料中,由于其半衰期长、毒性强以及致癌特性,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乳酸菌已被证明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降解AFB1,但却忽略了大多数乳酸菌在宿主体内定植能力差、存活时间短的问题。蒙脱石(MMT)是一种硅酸盐粘土,不仅可以吸附AFB1,还可以作为乳酸菌载体粘附在组织表面,使乳酸菌的定植能力提高,存活时间延长
学位
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能引起新生犊牛腹泻、呼吸道疾病和成年牛“冬痢”,是引起犊牛死亡的主要病原之一,其在牛群中长期循环,防控困难,这可能与BCoV存在持续感染的能力有关。部分冠状病毒利用细胞自噬来逃避机体的先天性免疫,造成病毒的持续感染。目前关于BCoV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实验拟探究BCoV感染调控细胞自噬对病毒复制的影响及分子机制。(1)BCoV感染
学位
氧化应激与多种奶牛繁殖障碍疾病密切相关,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既可以作为炎性分子,也可以作为炎性介质参与其病理进程,因此抗氧化应激在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有效的“替抗”疗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由于其强大的生物学功能在许多疾病模型及动物临床中都有广泛的研
学位
奶牛胎衣不下(RFM)是一种常见的产后繁殖障碍性疾病。本团队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RFM的发生与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ECM)降解程度有关。非酯化脂肪酸(NEFA)是围产期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NEB)时血中浓度会升高的一种脂质代谢物质。已有国内外的多个研究发现围产期高NEFA血症会增加RFM的发病率,且NEFA参与调节ECM的重塑。因此本实验拟通过体外模拟高NEFA血症,用不同浓
学位
酮病是围产期奶牛高发的一个重要营养代谢性疾病,在世界各地奶牛群中发病率均居高不下,奶牛患病后会对其他疾病易感性增加,且导致生殖性能大幅度降低,给养殖业和乳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奶牛产后干物质摄入量(DMI)降低,而泌乳量和营养需求增加,导致机体进入能量负平衡(NEB)状态。为了维持稳态,机体进行脂肪动员。脂肪组织的过度脂解导致血液和乳汁中的β-羟基丁酸(BHB)和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升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