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费劲少功”之现象,本人以为其根本成因是应试教育体制,因为作文本来就是一种心智技能,是学生心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只能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本文力图吸收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写作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着重探讨学生作文兴趣、思维和情感等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作文教学应该首先重视作文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起来的对写作成品——文章的兴趣,科学引导,使之向作文兴趣迁移;可以在作文环节中不断激发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欲望;也可以于作文活动课程中,应用成功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能动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学生还处在心理发展中,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不能脱离学生的思维实际,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调动学生固有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养成思维的敏锐性;应用阅读教学中的文章思路分析,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作文指导上开拓学生的思路,并在批改环节中帮助学生知动协调。另外还要注意促进学生思维的条理化。 其三,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培养情感是培养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的情感。在这前提下,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进行情感积累,同时通过拓展知识,增加情感积累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以说促写”、锤炼字句等途径,培养学生情感输出(表情达意)的能力,并鼓励其抒写真情之作。 总之,从学生作文心理素质这个根本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于我们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