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慢性合并症或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治疗DKD已日渐成为趋势,病证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的主要的诊疗模式。
目的:
基于“糖尿病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采集系统”临床数据,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病证结合诊疗规律。
方法:
1数据采集:基于“糖尿病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采集系统”采集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数据432例,通过数据存储、加工,建立数据仓库。通过编写SQL语句进行筛查,汇总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病历,分成13个主要数据表进行归纳,包括基本信息、主诉、刻下症、既往史、个人史、舌脉诊、体格检查、诊断、方剂、中药、医嘱信息、理化指标、全部信息。对全部数据表进行总体核查和样本例数总数的核查,对出现的遗漏数据,根据纸质病历记录补入,并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核查。
2数据处理:对数据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进行规范化预处理。数据预处理的原则:中西医症状、病名一般按照当前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规范或替代;特殊情况在不引起歧义的前提下,采纳专家共识或建议进行规范或替代。
数据整理包括文本型数据整理、数字型数据整理。其中文本型数据的整理涉及症状、诊断、中药、方剂、医嘱药物、基本信息、舌脉诊、个人史、既往史等,数字型数据整理包括各类理化指标。文本型数据的整理比较复杂,数字型数据按需求进行分级,变成分级变量。
3数据挖掘分析:(1)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一般资料的描述性统计,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描述其均值、标准差,定性资料使用频数、构成比表达,多指标联合统计采用多分类变频数交叉表法。(2)从所有病例的常见症状中,归纳DKD证的判断规则,经计算机进行判别分析,确定DKD的证。对证进行客观性研究。(3)统计各期常用药物频次,研究常用单味药及对药、三味药、四味药的配伍,临床常用的复方。采用Clementine数据挖掘平台中的关联规则,研究中药用药规律。(4)统计各期症状频次,与常用方剂、理化指标依照分期相组合。运用Clementine数据挖掘平台中的贝叶斯网络分析,研究证与理化指标、症状之间的关系。(5)对全部病历的症状、理化指标和中药运用MeDisco/3S系统建立可视化无尺度网络图,研究对症用药、针对指标用药规律。
结果:
432例DKD年龄>50岁363例,占比例84.0%;BMI超重(BMI值男>25,女>24)298例,占比例69.0%;糖尿病病程>10年280例,占比例64.8%;吸烟者以男性为主,有吸烟史的男性158例,占比例73.5%;既往史中伴有高血压病的334例,占77.3%,入院后查血脂异常者373例,占86.3%,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者333例,占77.1%。年龄、BMI、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血糖控制不佳都是影响DKD发病与进展的相关因素。经数据挖掘与人机结合,得到以下结果:
1.病证结合诊疗规律:DKD早期表现为三个证,其共同表现为口干,乏力,气短,小便频多,视物模糊。主证为气阴两虚证占45.39%,代表方剂生脉散、参芪地黄汤、六味地黄汤加减。其次,阴虚热盛证占10.46%,代表方剂知柏地黄汤,杞菊地黄汤,天麻钩藤饮加减。血瘀阻络证占18.95%,代表方剂丹参饮,桃红四物汤加减。
DKD中期表现为三个证,其共同表现为口干多饮,乏力,失眠,肢体浮肿,夜尿频,肢体麻木。主证为气阴两虚证占31.93%,代表方剂生脉散,参芪地黄汤,六味地黄汤加减。其次为气虚血瘀证占23.53%,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丹参饮,桃红四物汤加减。痰湿阻滞证占15.13%,代表方剂五苓散,参苓白术散,黄连温胆汤加减。
DKD晚期表现三个证,共同表现为口干,乏力,怕冷,胸闷,气短,心悸,肢体浮肿,肢体疼痛。阴阳两虚证和阳虚血瘀证各26.89%。阴阳两虚证代表方剂肾气丸,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阳虚血瘀证代表方剂肾气丸,当归芍药散,丹参饮加减。阳虚水停证占10.08%,代表方剂实脾饮,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加减。
此外,病证结合分期用药有如下特点:早期常用活血化瘀通络、健脾养血活血对药和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复方;中期常用益气活血化瘀、健脾祛湿化痰对药和祛湿化痰、活血化瘀复方;晚期常用健脾补肾活血利水对药和温阳化气、活血化瘀、祛湿利水复方。
2.病证结合药证关系:关联规则和无尺度网络分析显示,腰痛-牛膝,多食-黄连,小便不利-党参、泽兰、大黄,针对理化指标用药反映了现代治疗理论和药理研究成果,如降尿蛋白;黄芪、川芎、丹参等。
结论:
根据病证结合原则,DKD临床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每一期可分为三个证,分期分证论治,符合临床病证结合诊疗实际。用药规律包括对症治疗和针对理化指标治疗,体现了中医中药基础理论和现代治疗理论、药理研究成果。适宜的数据挖掘统计学方法是研究DKD病证结合诊疗规律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