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在南海的活动已成为各国政府和舆论媒体热议的话题。西方众多媒体对此事持怀疑、指责的态度,甚至心存忧虑。他们普遍认为,中国政府在南海的一系列活动是不可容忍的恶劣行径。有的甚至称,这些行动可能会引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潜在的战争。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论调和判断都是基于他们的立场而做出的。虽然这其中也有一些合理的看法,但只有当人们客观地认识所有相关的立场,尤其是这一争议的主要行为体——中国的立场时,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观点。南海争议的核心问题是领土主权。当领土主权产生争议时,至少有两个或三个因素在起作用。第一个因素是国家利益。每个国家都会根据领导人的意愿竭力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南海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每个沿线国家国防战略的咽喉,数条世界上最重要、最获利的海上贸易航线都由此经过。基于这些原因,已经从中获益或可能从中受益的国家怎么会不把对南海的控制纳入到国家利益的范畴中?第二个因素对第一个因素的体现。如果国家利益无法占有和支配,那它又有何意义?当一个行为体预估其有实力对目标领土实施控制时,它还需要一个条件——没有外部的挑战或发起挑战的势力,或者至少需要另一个有足够实力的行为体的支持。从逻辑上来说,更强大、更坚定和更有实力的行为体往往会以某种方式在任何利益冲突中占据上风。法律界和国际关系领域已经就这两个因素反复地讨论过。诚然,这两个因素极大地简化了这一复杂的政治问题。然而这种简化是必要的,而本文将主要讨论前文提到的第三个因素:第二个因素的象征性理由。这一理由有助于使国家行为和立场合理化,使之不仅仅成为实际的国家利益的体现,同时在道德层面上也真正合理。在南海问题上,象征性理由包括地缘、“谁拾谁得”、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国际组织的规则、历史继承。本文要探讨和论证的正是最后一个因素——历史继承。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中国南海指的是什么?该地区的人类活动是如何发展的?中国领海范围始于该区域的北方、止于该区域的南方,这片海域是何时、如何成为中国的呢?了解这段历史,并适当站在中国的立场分析问题,那么西方对于中国在该地区的行动能否形成更有效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