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山堡岩体位于甘肃省龙首山中部地区,芨岭岩体东南缘,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阿拉善地块南缘。本文选取青山堡地区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细粒闪长岩、二长闪长岩和细晶花岗岩共15个样品,分别进行镜下鉴定、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测试,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对区内岩浆活动期次进行划分,并进一步探讨岩石成因与构造演化关系。所采样品大致可分为三类:高Sr/Y型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岛弧I型闪长岩(细粒闪长岩、二长闪长岩)和A型花岗岩(细晶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分别为:(1)高Sr/Y型花岗岩(441.6±4.2432.8±4.2Ma),ASI均小于1.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显示出典型的I型花岗岩特征,同时也满足典型埃达克质岩特征;Hf同位素结果显示,εHf(t)值均为负值(-14.32-3.19),TDM2在1641-2346Ma之间,揭示岩石物质来源以古老壳源物质为主,可能含有少量幔源物质;(2)岛弧I型闪长岩(438.6±4.7434.3±9.2Ma),富铝质,低硅,LREE分馏较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具有岛弧岩石特征;Hf同位素结果显示,εHf(t)以正值为主(-5.65+7.27),具有较年轻的TDM2(9571772Ma),揭示岩石主要由新生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其次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并在成岩过程捕获古老壳源物质;(3)A型花岗岩(430.1±5.6Ma),稀土配分曲线具有强烈的δEu负异常,整体呈现出“海鸥”式分布特征;Hf同位素结果显示,εHf(t)值为(-4.05+1.69),TDM2在13511666Ma之间,揭示岩石物质来源可能以壳源为主,并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参与。岩石成因与构造演化关系研究表明:(1)早期形成高Sr/Y型花岗岩可能与北祁连洋闭合之后,阿拉善地块与北祁连岛弧的碰撞造山运动有关;(2)而后形成的岛弧I型闪长岩可能形成于阿拉善地块陆陆碰撞过程中由挤压向伸展环境过渡的时期;(3)晚期形成的A型花岗岩则为碰撞造山作用期后板内伸展运动的产物。因此青山堡地区花岗类岩石记录了北祁连洋壳闭合后,阿拉善地块与北祁连岛弧由碰撞造山运动向板内伸展运动转变的构造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