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世界范围内导致中老年人视力不可逆性损害和致盲的主要眼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根据2016眼科临床指南可将AMD分为早期、进展期和晚期,晚期AMD根据其病理特点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类,而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形成是湿性AMD的特征性改变,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CNV形成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且临床上对湿性AMD这一疾病也缺乏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寻找新的针对湿性AMD的治疗靶点极其重要。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1,YKL-40)也叫人类软骨糖蛋白39(human cartilage glycoprotein-39,HC-gp39),是一种分泌蛋白,可由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Rakic曾报道YKL-40表达于正常人的视网膜且高表达于患者的CNV组织中,并且雌激素可以降低小鼠YKL-40的表达水平。多篇文献报道YKL-40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高表达,并可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重组从而在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抗YKL-40中和性抗体对肿瘤的生长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抑制作用。除此以外,根据相关文献报道,YKL-40还可能参与急慢性炎症反应的过程,研究发现肺炎患者在炎症初期,血清中YKL-40表达水平快速上升而在经抗感染治疗后其水平迅速下降,因此可从另一方面揭示炎症反应进程。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课题主要针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血清中的YKL-40表达水平如何?(2)在激光诱导的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中,YKL-40是否参与了CNV的形成?(3)YKL-40在CNV形成过程中可能的分子机制。通过对这三方面内容的研究和探索,以期能为湿性AMD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目的:探索YKL-40在湿性AM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YKL-40在CN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眼科诊断为湿性AMD的住院患者45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现病史、家族史等病史资料。采集研究对象的静脉血,经离心后取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YKL-40、VEGF的水平。C57BL/6J小鼠通过532 nm激光光凝视网膜诱导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Control组不进行光凝。分别于光凝后7天和14天心脏灌注2×10~6 FITC-dextran荧光素,行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复合体铺片以及HE染色法鉴定CNV模型。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神经层(简称神经视网膜)和RPE/脉络膜复合体中YKL-40与VEGF的mRNA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YKL-40在各组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和脉络膜复合体样本中YKL-40,VEGF,ERK1/2,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湿性AMD患者血清YKL-40和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激光诱导的小鼠CNV模型中,Day 7组神经视网膜、Day 14组神经视网膜和RPE/脉络膜复合体YKL-40和VEGF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在激光造模后YKL-40的表达与VEGF具有正相关性。与Control组相比,Day7组和Day 14组神经视网膜和RPE/脉络膜复合体中YKL-40,VEGF和ERK1/2磷酸化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YKL-40主要表达于光凝后小鼠视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和内核层。结论:血清中YKL-40表达水平升高且和VEGF呈正相关,提示YKL-40与湿性AMD的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激光诱导后YKL-40的高表达可能增加ERK1/2磷酸化水平从而活化MAPK通路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因此,YKL-40可能为诊断和治疗湿性AMD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