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萨嘎尔(坚硬黄耆)的利尿活性、作用机制及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xuaner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硬黄耆(Astragalus rigidulus Benth.ex Bunge),为豆科黄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坚硬黄耆产我国西藏东部及南部(江达、那曲、八宿、拉萨、江孜、札达、亚东)。生于海拔3800-5200米的山坡草地或河滩砂砾地。坚硬黄耆在我国藏区作为藏药“萨嘎尔”的基原使用,全草入药,治腹水,止肠痛,根治久病衰弱慢性肾炎浮肿,痈肿疮疖。虽然国内外学者对黄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是目前尚未见坚硬黄耆的相关研究报道。为了验证坚硬黄耆作为藏药“萨嘎尔”基原的传统功效,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本文首次评价了坚硬黄耆的利尿功效,并在此基础上对活性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的分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坚硬黄耆的利尿药效评价及机制探讨。本实验采用大鼠生理盐水负荷模型研究坚硬黄耆的利尿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筛选排尿合格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水负荷模型组),呋塞米阳性药组,乙醇总提高低剂量组,石油醚高低剂量组,二氯甲烷高低剂量组,乙酸乙酯高低剂量组,正丁醇高低剂量组,水部位高低剂量组。第一次给药后,收集并记录大鼠前6小时尿量,测定尿液中Na+、K+、Cl-、Ca2+的浓度及pH,评价利尿效果。连续给药七天,取血,用酶联反应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心房钠尿肽,抗利尿激素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肾脏中AQP1、AQP2、AQP3蛋白含量。结果表明: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能显著提高大鼠的尿量(P<0.05,P<0.01),且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高剂量组利尿作用均略强于呋塞米阳性药组;总提取物低、石油醚低、乙酸乙酯高、正丁醇低、水低剂量能显著提高大鼠尿量的p H值(P<0.05,P<0.01);正丁醇高低剂量组显著提高大鼠尿液中K+浓度(P<0.05),总提高剂量、石油醚高低剂量、乙酸乙酯高剂量、正丁醇高剂量可以显著提高大鼠尿液中Cl-浓度(P<0.05,P<0.01),总提高低剂、石油醚高剂量组大鼠尿液中Ca2+浓度有显著性提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正丁醇高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肾素含量(P<0.05),乙酸乙酯高剂量、正丁醇高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醛固酮含量(P<0.05,P<0.01),乙酸乙酯高剂量、正丁醇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P<0.05),乙酸乙酯高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抗利尿激素水平(P<0.05);与模型组比较,石油醚部位显著性降低AQP3蛋白表达(P<0.05),乙酸乙酯部位显著性降低AQP2蛋白表达(P<0.05),正丁醇部位显著性降低AQP1蛋白表达(P<0.05)。2.坚硬黄耆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大孔树脂、凝胶、反向硅胶、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对正丁醇部位进行了系统分离,运用1D/2D-NMR、MS、UV、IR等等波谱鉴定所分离单体的结构。从坚硬黄耆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0个黄酮类化合物和1个脂肪苷,包括8个黄酮醇及其苷类化合物kaempferol(AR1)、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AR8)、quercetin(AR30)、kaempferol-3-O-β-D-6′-acetylglucopyranoside(AR34),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糖苷(AR58)、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醇-3-O-芸香糖苷(AR66)、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AR68)、quercetin-3-O-β-D-glucoside(AR70),8个异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7-O-methylorobol-4′-O-β-D-glucopyranoside(AR5)、5,7,4′-三羟基异黄酮(AR6)、Mildiside A(AR10)、calycosin(AR21)、樱黄素4′-O-β-D-葡萄糖苷(AR28)、orobot(AR32)、5,7-dihydroxy-4′-methoxyisoflavone-2′-O-β-D-glucopyranosid(AR38)、pratensein-7-O-β-D-glucoside(AR40),3个异黄烷及其苷类化合物(R,S)-(+)-mucronulatol(AR13)、astriginoside A(AR14)、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AR45),1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naringenin(AR23)及1个脂肪苷类化合物amarantholidoside IV(AR63)。其中AR14为新化合物,而AR5、AR10、AR23、AR28、AR32、AR34、AR38、AR63、AR68等9个化合物为首次在黄耆属中发现,其余化合物则均为首次在坚硬黄耆中分离得到。综上所述,本文采用动物模型验证了藏药坚硬黄耆的利尿活性,其活性部位为石油醚、正丁醇、乙酸乙酯部位。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各部位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利尿功效:石油醚部位通过调节氯离子、钙离子、AQP3蛋白含量起利尿作用,乙酸乙酯部位主要通过调节氯离子、抗利尿激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AQP2蛋白含量起利尿作用,正丁醇部位通过调节钾离子、氯离子、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激素、AQP1蛋白含量起利尿作用。对活性部位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该部位化学成分为异黄酮及黄酮醇类衍生物。本研究结果为藏药坚硬黄耆(萨嘎尔)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数据。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基于前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SDDR-UC)大鼠及单纯溃疡性结肠炎(P-UC)大鼠的药效差异,首先从药动学角度探讨参苓白术散在正常组、SDDR-UC组、P-UC组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的差异。随后从代谢组学、肠道菌群及转录组学多组学角度阐明参苓白术散对SDDR-UC及P-UC大鼠的治疗差异及其治疗SDDR-UC大鼠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上治疗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参考。
学位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是一种以短期内肾功能快速减退为临床表现的肾病综合症,其发病率高、危害大、治愈难,尚无安全临床治疗药物。开发高效低毒的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刻不容缓。藏药短管兔耳草系玄参科兔耳草属植物Lagotis brevituba Maxim.的干燥全草,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藏医常用于全身发热、肾炎等疾病的治疗。现代药学研究发现短管兔耳草富含苯乙醇苷、黄酮、环烯醚萜等多种类型化合物,且具有抗炎、抗
学位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AG)是由各种致病因素(乙醇、感染、进食刺激性食物、严重创伤、大出血、手术、休克、精神极度紧张等)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炎症。据统计数据显示,由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所导致的胃出血约占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10%~30%,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AG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AG的西药治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中药具有
学位
目的:糖尿病作为最严重的健康威胁之一,可能导致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尽管临床上有多种多样的降糖药,但各种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受损和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主要糖尿病类型,而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是胰岛素信号转导的负调节因子,并且已被广泛认为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靶点,因此,PTP1B天然抑制剂的开发已经成为降血糖的一种有效方法。樫木属(Dysoxylu
学位
目的:以AB4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体内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DN)模型,观察AB4对DN的治疗作用;建立体外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模型探究AB4诱导线粒体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明确AB4降低细胞外基质是否与其促进线粒体自噬有关。方法:1.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STZ(60mg·Kg-1)腹腔注射诱导建立DN模型并随机分组给药,每天干预给药2次,腹腔注
学位
现代工业发展迅速,人类活动增加导致水污染问题频发,其中,重金属污染是最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之一。镉(Cd)具有高毒性、不易降解和在生物体内累积的危险,且小剂量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亟需建立准确、灵敏的相关检测手段。电化学检测方法所用的设备小型,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在重金属检测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研究发现,电极修饰材料的选择是影响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性能的最大因素,所以开发新型电极修饰材料是本
学位
细菌感染导致的病症主要有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消化道感染、血液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不断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是导致全球范围内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细菌入侵到全身引发感染,特别是老人、婴幼儿、孕妇和抵抗力低下者,可能发展为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甚至会引起休克[1]。而抗生素的发现导致由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成为医治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症状疗效较好的药物[2]。但是抗生素的滥用
学位
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采访,所以采访对于记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备技能,做好采访工作可以让记者的职业生涯更加顺畅。所以要想让采编的新闻收到更好的效果,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的。做好采访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采访工作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新闻采访工作的质量以及产出效率。
期刊
葛属(Pueraria)植物属于豆科(Fabace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为粗壮型缠绕藤本或草本植物。葛属植物在我国据统计共11种和2变种,葛、粉葛、葛麻姆属于葛属植物中葛的3个变种。葛属植物作为药食同源植物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以葛、粉葛的关注度最高,但其早期分类模糊,鉴别混乱,亲缘关系复杂,传统鉴别方法具有较多局限性,种质资源利用率差,市场上药材食材质量参差不齐,
学位
本研究基于苯硼酸(PBA)及其衍生物可与邻或间二醇物质进行可逆性结合的特点,利用课题组已制得的苯硼酸-壳聚糖(PBA-CS)与葛根素(Pur)糖环上的双羟基结合,成功制备具有炎症靶向功能的三嵌段结构:苯硼酸-壳聚糖-葛根素纳米粒(PBA-CS-Pur-NPs),该NPs在炎症环境中,即弱酸性与高浓度活性氧(ROS)条件下,PBA与Pur糖环上形成的硼酸酯键便会裂解,释放Pur,增强了该制剂对炎症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