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合并内侧副韧带(medical collateral ligament, MCL)损伤在临床上是常见的复合损伤。目前临床关于ACL损伤后需进行手术重建以恢复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已得到统一认识,I度MCL损伤往往采取保守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疗效,III度MCL损伤则需手术治疗。但关于II度内侧副韧带损伤后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学者们尚有争议态度。部分学者认为MCL具有较强的愈合能力,通过保守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也有学者认为急性期MCL解剖结构容易辨认,可以直接修复以避免慢性膝关节不稳。而关于ACL合并II度MCL损伤的治疗,目前并无统一方案。本研究通过将54例ACL合并MCLII度损伤的患者进行分组保守或手术治疗,并通过临床随访KT1000,ROM,IKDC评分,分析ACL合并MCLII度损伤的不同治疗方法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关节科收住院单侧ACL合并MCLII度急性损伤患者54例,共54膝,年龄27~40岁,平均年龄34岁。所有患者具有明确外伤史,病程<1周,其中交通事故19例,重物砸伤7例,运动损伤28例。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及MRI检查。术前查体示前抽屉实验阳性,后抽屉实验阴性,0°外翻应力实验阴性,30°外翻应力实验阳性,MCL股骨止点局部压痛,膝关节30°应力位X线示膝内侧间隙增宽3~5mm。术前MRI检查示ACL完全消失或连续性中断,MCL股骨止点高信号。麻醉后查体结果与入院时相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ACL重建联合MCL修复)患者26例,女性10例,男性16例,平均年龄34岁,左膝17例,右膝9例,体重为66.90±9.37kg,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109.59±10.09,IKDC评分为58.92±6.56;B组(ACL重建联合MCL保守)患者28例,女性7例,男性21例,左膝12例,右膝16例,平均年龄35岁,体重为68.07±6.45kg,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101.06±11.27,IKDC评分为60.68±6.63。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关节活动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术前对所有患者应用KT-1000关节动度计(The KT-1000knee arthrometer)在膝关节屈曲30°时进行膝关节最大前向位移的测量,并记录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the international kneedocumentation committee knee uation form, IKDC评分)。膝关节评分标准选用IKDC评分,包括“膝关节主观性评分”及“膝关节客观性评分”两部分,随访过程中分别做详细记录。采用SPSS20.0软件分别分析在膝关节最大前向位移、ROM以及IKDC评分等方面比较MCL II度损伤保守或手术修复是否会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前向稳定性造成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A组术后当时检查示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B组检查示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阴性。术后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显示有3例患者出现肌间经脉血栓。5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4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关节粘连、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术后MCL检查:术后12个月复查时,两组患者伸直位侧方应力试验结果均未阴性;在膝关节屈曲30°时,A组有2例患者出现阳性结果,应立位X线示内侧关节间隙分别增宽5mm、7mm,B组有9例患者出现阳性结果,应力位X线示内侧关节间隙增宽4~9mm。3KT1000检测:术后12个月复查时,A组胫骨相对股骨最大前向位移为(3.4±1.2)mm,B组胫骨相对股骨最大前向位移为(5.2±1.8)mm。术后A组最大前向位移小于B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关节活动度:术后12个月复查时,A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30.4±2.25°,B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23.6±2.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5术后12个月时复查IKDC评分:A组膝关节评分为86.5±5.5,B组膝关节评分为69.2±3.7,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在单纯ACL重建患者中,有65.38%患者(17例膝关节)恢复了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膝关节功能,有34.62%(9例膝关节)功能仍然不正常。在ACL+MCL重建组患者中有92.58%(26例膝关节)恢复了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膝关节功能,有7.1%(2例膝关节)膝关节功能仍不正常。结论:在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外翻稳定性、术后IKDC评分方面,ACL重建联合MCL缝合组患者优于ACL重建联合MCL保守组患者;在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