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季风区云和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josiefe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值模式在模拟东亚天气和气候上还存在很多困难,其中,云和降水是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一个原因是由于对该地区云的形成和演变等的认识还不足。同时,由于云的日变化对辐射收支的影响,能否真实模拟气候系统内部因子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目前已是评估气候系统模式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上述原因,本论文围绕亚洲季风区云和降水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2005年7月到2007年6月的中国第一颗业务型静止气象卫星FY-2C的云检测资料、ISCCP云气候数据集、MODIS卫星云资料、地面台站观测云资料、CMORPH卫星降水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亚洲季风区云的多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并就四川盆地的夜雨产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另外,由于FY-2C和CMORPH是初次用于亚洲季风区云和降水日变化的研究,本论文还对这两种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估。论文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1.对FY-2C云检测资料的评估结果表明,FY-2C与其它云资料表现较为一致,可以正确反映出亚洲季风区总云量的季节分布特征及演变特征。对该地区云的多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的研究表明,冬季,整个亚洲季风区的总云量较少,但在四川盆地和中国东海、南海以及西北地区云较多;夏季,整个季风区的云量都较多;云量的季节变化与季风雨带的季节性进退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用FY-2C分析亚洲季风区的总云量日变化特征的结果表明,陆地上的云量日变化幅度要比海洋上大很多,青藏高原一年四季的总云量日变化幅度都很显著。2.不同云资料间的差异存在系统性和区域性特征。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和四川盆地,不同云资料间差异较大。此外,FY-2C与台站资料在海洋和中高纬大陆的差异较大。资料间的差异可能与卫星观测和地面观测采用的完全不同的观测方法、不同卫星资料间的反演方法、下垫面特征,以及云的种类和覆盖持续时间长短等有关。3.对CMORPH降水数据在亚洲季风区的可用性的检验结果表明,在反映降水过程的发生上,CMORPH降水资料与台站降水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二者在降水强度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CMORPH数据中的极小降水值太多,最大降水强度偏弱等特点。若采用0.01mm/hr作为判断CMORPH数据有无降水产生的标准,则可以应用于降水日变化的研究。4.对CMORPH降水频率、降水强度以及云量的日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海陆降水日变化差异非常明显,大陆地区的最大降水频率和最大降水量一般出现在白天(9时~18时,LST),而海洋上一般在午夜达到峰值(21时~次日6时,LST)。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降水日变化也存在明显差异。春夏秋季的海陆特征对比较显著,冬季海陆的差异较不明显。海洋性大陆地区的降水日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大陆性特征。总云量日变化与降水日变化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随地区和季节而有所不同。5.四川盆地降水日变化存在一定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夜雨特征。可能是由于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且常在后半夜达到最大,与周边的温度热力梯度也是在当地时间后半夜出现最大值,导致高原东南侧地区的西南风常在午夜达到最强,造成来自孟加拉湾来的大量暖湿空气向北输送在后半夜最强,从而导致夜雨的降水强度比一天中其他时段都要强。
其他文献
移动校园智能平台系统是一个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融合了校园语音导航、各类信息发布和查询、校园论坛等功能,意在方便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信息交流的移动手机应用。系统客户端
基于鼓泡流化床的冷态试验台,对流化床风室、炉内的压力信号进行采集,利用自相关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和Welch功率谱估计法处理压力波动信号,得到了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
第三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于2008年1月1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电网公司荣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杰出企业”称号。该评奖活动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
为加快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展了主要含油层系三间房组沉积特征分析。综合研究古地形、古气候、沉积物供给、古水深及湖平面变化。结果表明,三间房组沉积期,凹陷西、南
1 场地特征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的林间探索游乐园距市中心不足6英里(约9.66km),位于4 500英亩(约1821.06hm^2)的谢尔比农场公园内。该游戏场是将谢尔比农场公园改造为重要公共地标
我们的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事着既相同又不相同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用同样的教材和方法教授着一批又一批不同的学生,其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我们的学校管理往往囿于技术层面
著名的关于小Rossby常数流的准地转方程在海洋学和气象学中被广泛使用。它们不仅用来模拟和预测中纬度海洋和大气环流,而且用来研究稳定性,锋生作用和混沌。 在这篇论文中我
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古道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古道价值,文章以旅游体验理论为指导,以ASEB栅格分析法为研究工具,在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分别从古道旅游的内核和外缘探讨徽
本文利用间断有限元法求解非线性延迟微分方程,在拟等级网格下.给出非线性延迟微分方程间断有限元解的整体收敛阶和局部超收敛阶,数值实验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