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进而导致了阶级结构、阶级关系的变化,社会阶级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中型分布。阶级结构的新变动推动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阶级矛盾、冲突趋于缓和,工人运动走入低谷;国家职能发生了演变,国家的经济职能不断增强,加强了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国家政权结构出现了新的特点,立法机构的权力弱化,行政机构的权力加强,各国普遍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民主制度出现新的发展变化,选举制度更为完善,政党格局出现了新的转型,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的内外因素大大加强,文官制度更加完善,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趋于稳定,公民权利普遍扩大,政治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多层次的、多样化的矛盾结合体。其中,既有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主流意识形态,又有反映包括工人阶级和其他中下阶层在内的一般民众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权利要求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20世纪发生了两次深刻的变革。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的改革之路,确立了政府干预的自由主义的现代化道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引发了西方世界20余年历久不衰的“新保守主义”浪潮。与之相适应,作为西方亚文化的非主流意识形态,20世纪60-70年代也发生了一次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根本变革。从本质上讲,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必然具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但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文化需求,以及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也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新变化中,蕴含着一些合乎人类政治和文化发展规律的因素,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应积极加以借鉴和吸收。要积极培育中间阶层,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借鉴当代西方的民主机制,如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等,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继承性发展与超越性发展的结合,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从而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前进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