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为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长期晋煤外运,却在山西省境内并未建立起强大的工业基础,工业体系基本围绕煤炭能源工业,陷入“资源陷阱”,效益较低。山西整体上多山岭少平地,土地质地较差,相反人口相对稠密,因此,山西农民人均耕地较少,承包土地较为破碎零散,整体农业发展比较落后,且整合度差,规模性小。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基于山西的农业现状,从研究山西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演变史入手,阐释山西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演变的脉络和体制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山西集体土地产权变迁中的现况,从而对未来山西农村集体产权体制创新发展之路提出对策建议,走出山西特色之路,推进山西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具体分析来看,本文在研究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变迁和发展中,首先聚焦历史角度,考察集体土地产权演变的规律性,并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分析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需求动因和供给可能。其次结合我国近年的农村改革政策发展,将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使用权流转等政策方向和地区实践相结合进行分析,提供山西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新要求。本文基于对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力图提出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向和可能的选择模式,用来指导山西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实践。并从微观层面阐明土地流转的必然性,有助于扫清思想障碍,促进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实践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在梳理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山西省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演变过程,将之分为4个大的历史阶段,并着手分析山西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演变的演变背景、演变历程、演变前后产权制度的深刻变迁、农民的反应、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效应、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揭示了山西目前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变迁中的现况,从整体集体产权现况入手,重点分析农村家庭承包经济权的现况以及近年来山西推动土地流转、生产托管的现况及管理现况,厘清山西农村集体产权变迁中的问题和改善对策。最后给出了山西未来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可行的发展途径,试图基于山西现状和国内外经验教训,提炼适合山西省情、又具可行性和前瞻性的政策组合。本文基于现代产权制度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结合运用了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数理分析、博弈分析以及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从需求动因和供给可能两方面分析,得出山西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正处在制度供给方案设计和筛选的过渡阶段,特别是在十八大以后,如何发展适应山西省“特”、“优”战略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成为了重大难题。从制度供给可能出发,建议制度供给方案为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明确界定三级主体的土地边界,通过土地股份制建构现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集体行使土地所有权。同时指出近期制度变迁的方向:明确界定土地产权边界即土地确权,强化对集体土地权利的保护;赋予土地使用者完整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细化土地产权结构,完善土地产权权能。从理论上讲,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目前的重心是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演进。农户是农地流转的供给者,也是农地流转的需求者。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方面,本文则从参与主体的利益博弈过程分析入手,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利益博弈模型,为实践中开放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